-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孩子脾氣不好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家庭環境、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睡眠不足和飲食問題等。 1.家庭環境: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經常爭吵或對孩子過于嚴厲,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 2.心理因素:學習壓力過大、社交挫折等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導致脾氣變差。 3.生理因素:身體不適,如生病、生長痛,或者體內激素水平變化,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 4.睡眠不足:孩子睡眠不夠,容易疲勞、煩躁,進而脾氣不好。 5.飲食問題:營養不均衡,缺乏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功能,導致情緒波動。 總之,孩子脾氣不好需要家長耐心觀察和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改善。要為孩子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飲食。如果情況嚴重,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2024-10-20 20: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逆反心理”。因為孩子小,她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建立,只要能讓家長重視自己,在她那里不管什么事,她都會以為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長身邊玩,家人聊天時卻可以這樣說“寶寶最近表現真不錯,比以前懂事多了。要是起床后穿衣服能再快點就更好了……”表揚她,她聽到了心里很開心。
2024-10-20 20: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心理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情況來看,通常是由于孩子的個性比較敏感,加上家長長期以來的過度保護與溺愛,沒及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自己的習慣,以及家長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等,導致的以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暴躁易怒的現象。心理指導:建議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進行積極的引導,逐步培養孩子在表達自己方面的全面能力,養成用正常的,不帶情緒表達自己習慣,改善目前的不良狀態。家長自己也要做好榜樣。
2024-10-20 20: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用引導的辦法,其實小孩的脾氣都跟平時大人的情緒影響非常大的關系,所以我們大人平時的言行舉指要多注意,有時我們不能把小孩當成小孩而是把他們當成是朋友來對待,這樣小孩會覺得他跟我們是一樣的在平等的位置,就會把他們的所感所想說給我們聽,這樣我們就能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而加以引導
2024-10-20 20: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家孩子犟嘴還頂撞你們,說明語言和智力發育都不錯。2-3歲的孩子伴隨運動發育,會出現獨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出現第一個生理反抗期,這是正常現象,如果不出現還會影響到以后的心理發展。建議:一、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盡量鼓勵孩子、支持和幫助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不要總是對孩子發布禁令,讓孩子失去自我。例如寶寶想自己吃飯、穿哪件衣服等這些我們可以按照寶寶自己的意愿。而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我們不要盲目的遷就。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解決。二、給寶寶立點規矩。用規矩來約束孩子。不過規矩不要要求過高。比如自動入睡、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等。如果寶寶照做了,我們要表揚孩子,讓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三、以身作則,態度一致。我們大人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自己要以身作則。比如對寶寶說吃飯不能看電視,那么就堅持不看。不要孩子吃的時候關掉了,而大人吃的時候又將它打開。另外對于寶寶的無理哭鬧,爸爸、媽媽采取冷踏上理的方式,而奶奶又去將他抱起來哄,這樣很不利于寶寶的成長。處處破例,什么規矩也建立不起來,使孩子分不清是非,養成任性的毛病。
2024-10-20 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