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睡眠不足、營養缺乏、環境干擾、心理因素、多動癥等。 1. 睡眠不足:孩子睡眠時長不夠或睡眠質量差,會影響大腦的休息和恢復,導致白天注意力難以集中。家長要保證孩子每天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時間。 2. 營養缺乏: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如鋅、鐵、維生素 B 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功能,進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可通過飲食調整,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果等。 3. 環境干擾:嘈雜、混亂的學習環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和老師應為孩子營造安靜、整潔、有序的學習空間。 4. 心理因素:學習壓力過大、與老師同學關系不融洽等心理問題,可能使孩子在上課時分心。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溝通和疏導。 5. 多動癥: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如果懷疑孩子有多動癥,應及時就醫,通過專業評估確診,并采取綜合治療,包括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等。常用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可樂定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總之,小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家長和老師要細心觀察,找到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保障學習效果。
2024-10-21 12: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要找找原因了,看下平常吃飯過程中是否有邊吃飯邊看電視,一心二用,或者邊吃飯邊讓家人跟著喂,然后玩玩具,這個都會導致孩子專注力分散,還有孩子平常很專注地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家人是否直接去干擾他,突然打斷孩子也會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平常多引導孩子專注得做一件事情,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當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培養專注力不是一時的事情!平常可以多看看繪本、玩玩拼圖、畫畫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有3到6歲孩子的注意力只能堅持4、5分鐘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不要逼孩子一直去看或去做!專注力時間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慢慢延長的!
2024-10-21 12: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那老師有沒有說可能是因為他講課太沒吸引力,所以孩子不喜歡聽呢?還是先問問孩子自己怎么想的吧,反正這么大的孩子也不太可能絕對專心,有時候搞點小動作也正常,不然就不叫孩子了。孩子和孩子也不同,因為天生氣質不同,后天形成的性格也不同,那做事方法就不同。個人認為更應該尊重孩子的天分去培養孩子,而不是按大人的要求去捆住孩子,那孩子長大了就沒自我了。和孩子聊聊,了解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再引導他做的更好。接納孩子是讓孩子接納我們的基礎。
2024-10-21 12: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睡眠不足、營養缺乏、環境干擾、心理因素、多動癥等。 1. 睡眠不足:孩子睡眠時長不夠或睡眠質量差,會影響大腦的休息和恢復,導致白天注意力難以集中。家長要保證孩子每天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時間。 2. 營養缺乏: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如鋅、鐵、維生素 B 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功能,進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可通過飲食調整,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果等。 3. 環境干擾:嘈雜、混亂的學習環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和老師應為孩子營造安靜、整潔、有序的學習空間。 4. 心理因素:學習壓力過大、與老師同學關系不融洽等心理問題,可能使孩子在上課時分心。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溝通和疏導。 5. 多動癥: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如果懷疑孩子有多動癥,應及時就醫,通過專業評估確診,并采取綜合治療,包括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等。常用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可樂定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總之,小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家長和老師要細心觀察,找到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保障學習效果。
2024-10-21 18: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目前相當一部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這在某種程度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問題。家長與其把重點放在批評與嚴厲約束上,不如仔細分析確定“注意力分散”的具體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給他們以幫助。有關專家指出,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關注三個方面原因: ●上課走神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不能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老師所講的知識未能進入孩子已有的知識結構。 這時應當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彌補上知識的空缺之后,他們能夠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能與老師進行溝通了,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長時間地集中在課業上了。 ●一些孩子上課愛發言,但涉及寫作業、抄課文等則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拖拖拉拉的現象。 他們的注意力分散與書寫有關。這是因為視覺分辨力和視覺廣度及精細肌肉動作能力落后,不足以應付大量抄寫任務,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稱為的“視動統合能力落后”,需進行一些專項的小訓練加以調整。 ●感覺動作能力的落后也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常見原因。 比如,有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但仍然不會翻滾,不會接、拋球,不敢走平衡木,更不會跳繩,不會辨別方向。由于身體本體感覺的混亂,外界的物理世界也是混亂無序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動作功能的落后,妨礙了他們從外部世界中提取有用的感覺信息,許多感覺信息未能傳達到大腦,從而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再轉一個文章,也許有用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指的是腦神經細胞吸收信息時的一種高速能力。當你在專心致志地注意某一件事物時,大量信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源源不斷地快速地通過神經傳入大腦中樞,并在各種神經細胞中儲存起來,這樣就產生了印象。在學習中,這種信息被快速地加工綜合形成整體的知覺,變成知識。這就是注意力的效用。注意力與學習的效率和記憶成正比。注意力越強,學習的效果越好越大,記憶愈深愈牢;反之則越差。如果在注意某一事物時,非注意的其他信息混雜進來,或在腦海中浮現出來,那么這一信息就變成散漫的甚至雜亂無章的、變形的、無序無規律的信息,這就嚴重地干擾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腦細胞就會拒絕執行儲存這些所注意的信息,反而會儲存松散、不完全的信息,因此就形成不了完整的知覺和完整的知識記憶,因此,就會出現印象不深,無法記憶的現象;如果是看書、聽課和完成某種工作或實驗,其效率必然是相當低下。此外,注意力不集中,還與人的性格、習慣、興趣以及心理等因素有關。對有興趣的東西注意力就會集中,對不感興趣的東西,注意力就難以集中。當然對于無關緊要的東西,你有沒有興趣沒有關系。但如果是學業、事業,你既然從事了,那就必須培養出興趣來。如果你始終沒有興趣,那么你就無法集中注意力,結局自然不理想。所以要想能夠集中注意力對待有用的事或物,就必須同時改變自己的興趣、習慣和愛好,克服個性上的弱點。如果心理上有“疙瘩”,自己又解不開,那不妨去心理咨詢室走一走。這里介紹一種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培養方法:選擇一處安靜無干擾的地點,每天用固定的半小時或一小時時間(因人而異,自行決定),閱讀某一種書籍或功課,在閱讀前,先用幾分鐘時間冥想一下關于注意力問題的論述,然后把心靜下來,再開始學習。一小時結束后,回憶一下閱讀的效果,記下效果的百分比。如此連續一周后進行一次小結,并進行思考分析,然后再開始第二個周期的訓練。如果效果的百分比在逐步上升。(例如:剛開始時效果的百分比只有50%,也就是說看一小時的書只有30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其余的時間卻不能集中,但以后就逐日上升,雖然中間可能有波動,但只要總的曲線是上升的就行)那就循環堅持下去。當能堅持3—6個月的時間有效時,我想注意力的培養訓練就成功了。過幾天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在考試中我們的同學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就是所謂的“考試走神”。考試走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受意志支配的走神,即應試者有意地離開試卷去想別的事情;另一種是不情愿的不受意志控制的走神。第一種走神自然不會引起應試者的苦惱,因為這種走神可以控制,應試者想“走”便“走”,不想“走”便“不走”。而第二種走神常會使應試者痛苦、焦急。想一心一意地答題,也知道時間很緊,可就是“神不守舍”,與試題無關的其它念頭頻繁出現,叫人無法控制。 要想考試不走神,最根本的是克服焦慮,去除緊張。但萬一在考試中又“走神”,怎么辦?下面介紹幾種應急的方法:放松,暫停作答,閉合雙眼,輕輕對自己說“放松”,這樣重復六次,并注意體驗全身松弛的感覺,然后繼續答卷。全身繃緊,從頭到腳體會繃緊的感覺,約十秒鐘,然后突然放松,體會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的放松感覺,然后收回神來繼續作答。給自己規定一個專門走神的時間,大約1分鐘,警告自己就在這個規定的1分鐘內可以走神,其它時間絕對不可,不然則自我懲罰,如一走神自己就掐自己一下等。這種用意識嚴格控制無意識的方法也可以收神,使“走神”現象不敢泛濫。
2024-10-22 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