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斜頸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有按摩、熱敷、姿勢矯正、佩戴矯形器具等;手術治療則適用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嚴重的情況。同時,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及時就醫。 1.按摩:通過專業的按摩手法,緩解頸部肌肉緊張,促進血液循環。應由專業醫生或康復師操作。 2.熱敷: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頸部,可減輕肌肉疼痛和痙攣。 3.姿勢矯正: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坐姿和睡姿,避免加重斜頸。 4.佩戴矯形器具:如頸托等,有助于固定頸部姿勢,促進恢復。 5.手術治療:如果斜頸嚴重,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切斷攣縮的肌肉或肌腱。 孩子斜頸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家長應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健康。
2024-10-20 19: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所述情況應該是先天性肌性斜頸,一歲內的患兒,可以被動牽拉矯正,即將患兒的頭傾向健側使健側耳垂向肩部靠近,進行與畸形相反的方向運動。手法要輕柔,對腫物同時進行按摩,有條件的可到醫院由按摩師進行治療。一歲以上的病兒則需手術治療
2024-10-20 19: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斜頸,顧名思義就是初生嬰孩頸部歪斜,這是復健科門診常常可以見到的嬰兒疾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子很緊張的帶著快滿月的大孫子來到門診,一臉疑惑的問:為什麼小baby的頭都偏向一邊、長大以后會不會仍然歪脖子、是不是醫師接生時…、是不是媳婦…;其實,這是一個不少見的情況,幸運的是,大部份的病人經過適當的治療之后,都可以有不錯的結果。以下,將就整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先天性肌肉斜頸在東方人的發生率約為1.5%左右,男女比例約略相等,有一半的機會是出現在第一胎,尤其在胎位不正時更容易產生,所以約有一到兩成的機會同時伴有髖關節問題或臂神經叢損傷。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綜括來說是由於遺傳因素,加上不正常的子宮內位置,使原已存在的肌肉病理變化在生產時更容易受傷。至於病變的主角,就是胸鎖乳突肌,當把頭用力轉向一側時,在另外一邊的脖子上很輕易的就可以摸到這條斜向鼓起的肌肉;當胸鎖乳突肌有局部纖維腫塊或整條纖維化時,就會干擾到頭部的轉動,於是出現了斜頸、頭偏看一邊的情況。另外,也有一部份的嬰兒沒有明顯的先天性腫塊纖維化問題,卻仍然有頭部傾斜、臉部不對稱的情況,稱為嬰兒姿勢性斜頸。臨床上通常是在出生后約一個月,第一次新生兒健康檢查時發現異常,此時胸鎖乳突肌的纖維腫塊最大最顯著,而后會慢慢變小,但不對稱情形不見得跟著改善,如果在四到六個月時才檢查到,纖維腫塊有時已經消失,只能見到變緊攣縮的胸鎖乳突肌。除了胸鎖乳突肌的纖維腫塊,也會發現嬰兒的頭傾向有問題的一邊、轉向正常的一邊;在比較嚴重或延誤治療的情況下,於一兩個月后逐漸出現臉部以及頭骨后腦杓變形,同時患側臉變小、向下傾斜、臉和嘴角下垂,患側眼睛變小且下移,鼻子歪向患側,甚至是肩上提、脊椎側彎。治療上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被動式牽拉,在確定是嬰兒肌肉性斜頸或姿勢性斜頸之后,即可從醫院復健治療和在家自行牽拉兩方面著手。復健治療的首要目標就是教導家屬做在家治療計畫,其次才是物理治療;一般而言,會先針對胸鎖乳突肌上的局部纖維腫塊做熱療,用超音波使纖維腫塊軟化,而后再加上被動式牽拉,也可以做局部按摩;比較嚴重的情況甚至要使用頸圈來加強固定矯正。治療的時機是越早越好,因為嬰兒本身的頸部控制和力量會隨著成長逐漸變強,對於牽拉治療的抗拒會越來越厲害,同時臉部的變形也會因治療延誤而加重。通常斜頸若超過六個月以上就難以做到足夠的牽拉治療,持續超過一年以上就很難單靠牽拉治療,而有三分之二需要開刀治療。在家自行牽拉治療主要是牽拉變緊攣縮的胸鎖乳突肌:首先,讓嬰兒臉部向上平躺,治療者位於頭的上方;其次,以雙手手掌輕松地拿住頭顳部,手指自然地放在臉頰上;再來是溫柔地、慢慢地把頭轉向胸鎖乳突肌變緊攣縮的一側,也就是嬰兒頸部轉不過去的那一邊或是頭部傾斜的方向,盡量轉到底、轉到九十度;最后是一手扶住頭、一手壓住對側肩膀(肩膀的固定工作可以由另一個人來做),維持五到十秒鐘。簡單來說,就是傾向好邊、轉向壞邊。一天當中最少要做兩百次,所以需要爸爸媽媽或家中其他人一起來做自行牽拉治療,時間錯開分成幾回,并且避開剛餵完奶的時候,以免嬰兒用力掙扎抗拒造成吐奶。也可以針對局部腫塊做按摩,但效果比不上牽拉,也絕對不可以代替牽拉。此外,在家裏還要注意嬰兒頭部的擺位方式,盡量維持於頸部比較轉不過去的那一邊;同時,當跟嬰兒說話、游戲、吸引他的注意力的時候,也要選擇與牽拉相同的一邊,誘導嬰兒主動將頭轉向變緊的一側。在家自行牽拉治療需要耐心地持續數個月,也是最重要的治療主力。足夠的牽拉可以獲得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以上的成功率,無論是已經在醫院復健治療,或是開刀前后,都需要在家努力以赴。一般會建議剛開始的時候務必把嬰兒每天帶來醫院做復健治療,除了可以觀察嬰兒對治療的反應,也是為了讓家屬能夠學會正確的牽拉技巧。等到情況改善之后,再慢慢改成僅僅在家牽拉治療,每隔一段時間來門診追蹤即可。給斜頸嬰兒家屬的意見,當懷疑有問題時就要盡快帶來檢查、盡早開始治療;父母要了解自行牽拉治療的重要性,負起在家治療的責任;為了小孩子好,要狠得下心,不能對小孩的哭聲心軟,要“膽大心細、心狠手辣”地做好在家牽拉,記得是要傾向好邊、轉向壞邊。隨著頸部不再有腫塊、轉動逐漸靈活變松,種種臉部變形不對稱的情況也自然會慢慢跟著變好,還給嬰兒一個對稱的臉、一個正常的人生起點。
2024-10-20 23:2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