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多由感染、飲食不當、過敏、腸道菌群失調、氣候因素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藥物、調節腸道菌群、針對病因治療等。 1.調整飲食: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寶寶可適當減少奶量或稀釋奶粉。暫停不易消化的食物。 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口服補液鹽Ⅲ,能預防和糾正輕、中度脫水。嚴重脫水時需靜脈補液。 3.使用藥物:蒙脫石散可保護腸黏膜;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益生菌能調節腸道菌群;如為細菌感染,可用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等抗生素。 4.調節腸道菌群:布拉氏酵母菌散等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 5.針對病因治療:若是病毒感染,以對癥治療為主;若為食物過敏,需避免過敏原。 小兒腹瀉治療需綜合考慮,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腹瀉持續不緩解或出現精神萎靡、高熱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0-20 19: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楂蒼術飲生山楂、炒蒼術各10克,加水煎煮,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對脾虛溫重并伴有惡心、腹瀉、微有浮腫癥狀的腹瀉患兒最為適宜。 山藥糊將山藥研成粉末狀,每次用6-12克,加重達量糖溫水調好,置文火上熬成糊,每日3次,適用于腹瀉病程較長者服食。 冊楂炮姜飲用山楂炭10克,炮姜炭3克,加水煎沸,服用時加入少量糖或鹽。適用于患兒便瀉清稀,夾有不消化乳食、嘔吐乳食等癥者服食。 烏梅湯烏梅3克水煎,服時加少許鹽,每日3-4次。對久瀉不止,并伴有口喝、低熱多汗的患兒最為適宜。
2024-10-20 19: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請不要過分擔心,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按“傷食宜消”法則,臨床上對傷食瀉多采用去積消食法.常用消食藥品如山楂,雞內金,神曲,麥芽,谷芽等.若乳積或魚肉積滯者,應重用山楂,雞內金;由谷類致積者,重用麥芽,谷芽;若積滯原因不明,而伴腹脹,應選用神曲,厚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鍛煉身體,尤其是早上的時候,應該多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才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
2024-10-20 19: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 1、飲食療法:輕癥減少奶量,代以米湯、糖鹽水等;重癥應禁食8~24小時,并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于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脫水。 3、控制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 4、對癥治療: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癥處理。
2024-10-20 19:3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如果寶寶本身體質偏弱的話,很容易形成習慣性腹瀉的,就是一到夏天就發作。媽媽首先要做到這些:1、給寶寶及時液體為避免寶寶脫水,可適當給寶寶補充液體,比如母乳,米湯,生理鹽水…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a: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b: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后2周。3、倍加呵護寶寶的小屁屁寶寶排便次數增加,便便不斷得污染小屁屁,尤其是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為避免引發紅臀癥或兒童尿路感染,寶寶每次排便后,媽媽都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小屁屁,特別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4、時刻仔細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藥物的選擇上更要慎重,寶寶可以給他吃,堅持每天吃,效果會更好。它在針對幼兒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的問題上,效果顯著。它含有抗胃酸能力超強的益生菌,進入寶寶腸道后,大量繁殖,作為腸道的“保護神”,在維持寶寶身體正常新陳代謝的同時,迅速排出寶寶體內的有害毒素。
2024-10-21 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