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預防手足口病可從注意個人衛生、加強環境清潔、增強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觸患者、注意飲食衛生等方面著手。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 2.加強環境清潔:定期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家具、玩具等。 3.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4.避免接觸患者:盡量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觸,如共用餐具、毛巾等。 5.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水果要洗凈削皮。 總之,預防手足口病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
2024-11-24 15: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手足口病預防原則(一)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采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二)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三)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五)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六)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七)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八)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2024-11-24 15: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好發于小兒的傳染病,治療手足口病采用中藥效果最好,一般用內服藥和口腔涂藥相結合,無并發癥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預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要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飲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預防措施預防措施主要是隔離病兒,加強嬰幼兒衛生保健,以減少感染機會。同時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造宜。
2024-11-24 15:5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對于這個病來說洗手很重要。這個病通過兩個途徑傳播,一個是呼吸道,一個是飛沫。如果手洗得不干凈,病毒進去以后定置在口咽部,引起呼吸道的病毒,咳嗽,引起輕度的腹瀉。如果進入血里邊,就會出現病毒血癥。
2024-11-24 15:5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種最簡單的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傳染病,兩廣等南方高溫潮濕地區是很多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區,長期以來人們總結了一個很好的預防腸道傳染病的好方法,我們可以借鑒用來預防手足口病,方法很簡單就是飯前吃點大蒜頭,因為大蒜頭是最好的天然殺菌劑,強力殺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對病毒也有很強的殺滅力,由于嬰幼兒的腸胃尚未發育完全不能直接喂大蒜頭搗泥,可以用涼開水泡大蒜頭泥,然后喂這個水,注意比例不能太高,一般一碗水放半瓣就可以了,多了會刺激嬰兒的腸胃引起不良反應------愿天佑致病的那些孩子!根據今年手足口病發病情況和特點,省衛生廳組織專家制定了《山東省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技術指南(2009年試行版)》,開出中藥處方,指導群眾預防手足口病。 臨床癥狀:指南指出,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手、足、口腔及肛門等部位皰疹為特征。本病多發生于嬰幼兒時期,以夏秋季節為發病高峰。預后大多良好,少數可并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甚或引起死亡。 傳染源: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診斷要點:指南指出,發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觸史。多突然起病,于發病前1~2天或發病同時出現發熱,可伴頭痛、咳嗽、流涕、納差、惡心、嘔吐、泄瀉等癥。一般體溫越高病程越長,則病情越重。主要臨床表現為口腔及手足部皰疹。實驗室檢查發現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相對增高。有條件時應進行病原學檢查以明確診斷。指南還公布了手足口病急性期、恢復期等不同時期中醫辨證治療的處方。 辨證預防:指南指出,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兒童應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居處宜多通風,勤曬衣被;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家長也應注意個人衛生。 中藥處方:針對不同體質的兒童,指南列出了處方。 處方一:金銀花12g、白菊花6g、板藍根9g、竹葉6g。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平素健康兒童。 處方二:黃芪12g、防風6g、炒白術6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平素體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藥處方劑量適用于3~6歲兒童;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2024-11-25 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