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斷奶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孩子的年齡、營養需求、身體狀況、母親的身體情況以及家庭環境等。 1.年齡:一般 1 歲到 2 歲是較常見的斷奶時間,但也需根據孩子個體差異。 2.營養需求:孩子能從輔食中獲取足夠營養時,可考慮斷奶。 3.身體狀況:孩子身體健康,適應能力良好,利于斷奶。 4.母親身體:若母親身體不適,如患乳腺炎等,可能需提前斷奶。 5.家庭環境: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孩子順利斷奶。 總之,斷奶的時機沒有絕對標準,要綜合權衡各種因素,做出對孩子和母親都合適的決定。
2024-10-10 21: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斷奶對嬰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嬰兒生活中的一大轉折。斷奶不僅僅是食物品種、喂養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斷奶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有重要影響?! ∈紫龋谛睦砩?,父母要把斷奶看成是自然過程。當嬰兒對母乳以外的食物味道感興趣的時候,應該用適當的語言誘導和強化,使嬰兒受到鼓勵和表揚,感到愉快,使嬰兒在心理上把斷奶當作一個自然過程。 其次,斷奶應該在嬰兒1-2歲間完成。先從減少白天喂母乳次數開始,逐漸過度到夜間,可用牛乳或配方奶逐漸取代母乳,最遲2歲應徹底斷母乳。但仍需每天給1-2次牛奶。 再次,斷奶時,不要讓嬰兒看到或觸摸母親的乳頭。另外,一旦斷了奶,就不要讓嬰兒再吃母乳。
2024-10-10 21: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斷奶應有計劃地進行,小兒6個月后逐漸增加輔食次數,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軟到硬,并逐漸減少喂奶次數??稍诖呵锛竟潝嗄?,因為這時氣候不冷不熱,各種食品又較豐富;而夏天太熱,食物容易變質,易引起腸道傳染病,冬天天寒,孩子易多病,夜間喂養不便。如果孩子一歲時正是夏冬季節,則應提前或遲緩斷奶時間。斷奶時4孩子有病,也應推遲斷奶時間。2嬰兒長到6個月,應逐漸增加輔助食品,為斷奶打好基礎。3斷奶前1~2個月,可有意識地減少哺乳次數,多用食物喂養,使孩子適應后,再停止哺乳。
2024-10-10 21: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斷奶應有計劃地進行,小兒6個月后逐漸增加輔食次數,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軟到硬,并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可在春秋季節斷奶,因為這時氣候不冷不熱,各種食品又較豐富;而夏天太熱,食物容易變質,易引起腸道傳染病,冬天天寒,孩子易多病,夜間喂養不便。如果孩子一歲時正是夏冬季節,則應提前或遲緩斷奶時間。斷奶時4孩子有病,也應推遲斷奶時間。2嬰兒長到6個月,應逐漸增加輔助食品,為斷奶打好基礎。3斷奶前1~2個月,可有意識地減少哺乳次數,多用食物喂養,使孩子適應后,再停止哺乳。
2024-10-10 21: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轉籬笆的帖子來膜拜:全方面剖析母乳寶寶不愛吃飯的謬論1.從母乳寶寶不好好吃飯的謬論說起如果可能,我真的想以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把母乳寶寶不好好吃飯這個理論的始作俑者給揪出來痛扁一頓,當然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我想借此表達的是,這個由來已久的說法實在是太害人了。很多時候,一個現象本來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由于我們有了一個潛在的想法或者擔憂時,我們就會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想法的結果。假設,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母乳寶寶不好好吃飯的這個理論,那么當你的寶寶不想吃飯時,你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母乳上嗎?我們多看看周圍就很容易發現,母乳寶寶不愛吃飯這個理論似乎只是在國內盛行,在國外母乳喂養更加盛行的地區卻很少有這個說法,至少,我認識的朋友中,為寶寶不肯吃飯而焦慮的老外所占比例幾乎可以小到沒有??梢哉f,這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一個集體無意識理論。當你從來沒有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時,你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就會客觀很多,而這種客觀,就會讓你把注意力放到母乳之外的許多因素,你也就會更加容易地找出讓寶寶好好吃飯的方法。2.為什么母乳寶寶不愛吃輔食當然一個理論能夠盛行必然有其原因,客觀地說,相比起奶粉寶寶,也許母乳寶寶接受輔食的進程確實要曲折和緩慢一些。但是這并不是母乳的責任,相反,我認為,這只能說明母乳實在是太好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有童年里最愛的那么幾道媽媽做的菜,每到生病沒胃口什么都不吃不下時,最懷念的大概就是帶著媽媽味道的那幾道美味了。而母乳,對于寶寶來講,就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吃到的第一道美味。在我們的一生中,只有小嬰兒這段時間會好幾個月只吃同一樣東西,而且母乳不僅是食物,伴隨著它的還有種種無比幸福的體驗:媽媽溫暖的懷抱,輕柔的撫觸,低聲的安慰。。。所以,要讓母乳寶寶輕易地接受母乳之外的食物,真的是談何容易!(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天性,那種不戀奶的寶寶當然也有,但他們不是我這里討論的對象哈)。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把責任歸咎到母乳頭上,相反,這正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他們需要學習放棄和分離,學習接受和享用新的東西。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寶寶開始接受輔食,就是他們向斷奶邁出了第一步。那么如此說來,他們在接受輔食過程中的種種反復,是不是就變得可以理解了呢??3.不吃飯是一種溝通方式育兒理論里有一條我一直深以為是,那就是,孩子身上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在提醒你某些方面出了差錯,你需要的,不是去糾正這個問題,而是找出問題背后的原因。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因為我們多數人都是從小被糾正著長大的,所以到我們自己做了父母,往往也會沿用從小耳濡目染學來的養育方式。舉個特簡單的例子,我推著寶寶在外面玩,他突然皺起了眉頭,他爸爸看見了就說:別皺眉啊,難看。我蹲下來把頭湊近他,發現一縷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正好幌在寶寶的眼睛處。有多少次,我們只是簡單地批評孩子急于糾正他們的行為,而沒有試著去真正了解他們呢?1)一個剛開始吃輔食的寶寶,嘗了一口,就癟了癟嘴吐出來,然后扭頭找媽媽要喝奶。于是一旁的大人就發話了:“看嘛,不斷奶肯定不好好吃飯的。。。”但孩子想說的是什么呢:“這東西真難吃,我好餓啊,媽媽,還是給我喝奶吧”換了我們自己,如果桌上擺著一道你的最愛,同時又上了一道你不愛吃的菜,難道你會勉強自己去吃那個難吃的東西嗎?如此看來,寶寶的表現不是再自然而又正常不過的嗎?我們為什么不反省自己做的東西難吃,反而要去責怪美味的母乳呢?2)孩子正在被喂飯,吃得也挺好的,正好媽媽回來了,于是不肯吃飯要求吃奶。這下一旁的大人更加找到說辭了:“就是惦著你的奶,連飯也不吃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飯菜和母乳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都是好吃的東西。就好比我們吃飯時還會喝點飲料酸奶呢。要讓他們理解吃飯時不能吃奶,這本來就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因為說實話,我們自己能給出真正合理的理由說為什么吃飯時不能吃奶嗎?如果你說是擔心吃奶了就吃不下飯,那么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如果吃奶就夠了飽了,為什么一定還要吃飯呢?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需求沒有那么復雜,看到媽媽了,出于習慣或者依戀的需要,想吃兩口奶,太正常了。如果說我們一定要把這跟不吃飯聯系上,我只能再次重申第一條對于謬論的批評,成見害人啊。3)孩子出牙難受了,感冒發燒了,或者僅僅就是心情不痛快了,都可能不想吃飯,只想喝奶。這時吃奶不僅是填飽肚子,更加是一種安慰。如果這時媽媽不但不滿足寶寶的愿望,解決寶寶的問題,反而是一再地強迫他們吃東西,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這樣對待你,當你哭泣時不是給一個厚實的肩膀,而是逼你啜泣著吃下一碗雞蛋面,你會做何感想??孩子不吃飯了,做媽媽的肯定心急,但是心急解決不了問題,胡亂地把原因歸咎到母乳頭上更加是本末倒置。要做一個好媽媽,首先就要學著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要解決寶寶的吃飯問題,別人再多的建議也比不上你的細致觀察來得有效,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可以和你的寶寶感同身受時,相信就沒有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2024-10-10 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