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測名字分數并非醫學領域的內容,醫學主要關注人體健康、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包括生理、病理、藥理、診斷方法、治療手段等。 1. 生理健康:涉及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的運作。 2. 疾病預防:包括疫苗接種、生活方式調整、環境衛生改善等,以降低患病風險。 3. 疾病診斷:依靠癥狀觀察、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手段確定疾病。 4. 治療手段: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多種方式。 5. 藥理作用: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以及藥物對機體的作用機制。 總之,醫學的范疇是圍繞人體健康和疾病展開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而測名字分數不屬于其中。
2024-10-10 20: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適當的休息對高血壓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高血壓是造成腦、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控制高血壓的主要目的是在降低血壓使之趨于正常水平的同時,保護靶器官使之免于或延緩由于高血壓造成的損害。降壓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是基礎治療,即使開始用藥物治療時,也必須堅持非藥物治療的配合方可收效。這包括減輕已超重的體重或肥胖、戒煙、限酒、控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在5克左右,注意平衡膳食、生活有規律、適當增加體力活動,保持心理平衡等。 治療藥物的選用,應根據治療對象的個體狀況,藥物的作用、代謝、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權衡利弊做出決擇。由于治療對象存在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對其臨床狀況固可做出分析,但對療效和不良反應在用藥前頗難預料。因此,可先用一類藥物,如達到療效而不良反應少,可繼續應用;如療效不滿意,則改用另一類藥物或按合并用藥原則考慮加用另一類藥物;如出現不良反應而不能耐受,則改用其他類藥物。應用某一類藥物達到充分劑量之后,再考慮取舍問題。 1999年10月出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推薦使用的臨床一線降壓藥物有6大類:即利尿劑、b-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AT1)拮抗劑。各種藥物均有各自的優點及本身的局限性,臨床用藥時,應熟習各類藥物的優缺點,以及病人具體情況適當選用。例如利尿劑的降壓作用比較緩和,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特別老年人高血壓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但這類藥物可使痛風患者加重且可能影響血糖和血脂代謝。但利尿劑與其他降壓藥物合用時,常取得協同降壓療效,所以臨床上使用利尿劑降壓并不少見。又如新一類降壓藥物血管緊張素II受體(AT1)拮抗劑,是通過競爭性抑制血管緊張素II受體1達到降壓目的,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這類藥物具有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相當的降壓效果,但可避免后者引起的干咳不良作用。長期服用,改善高血壓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這類藥物也有個別患者服用后有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昏等。AT1拮抗劑與其他類降壓藥物合作也可取得協同效果。 至于血壓水平控制到什么程度合適,我國的指南認為高血壓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適。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也應低于140/90mmHg以下。大型臨床試驗說明血壓是持續作用于人體重要器官的,因此,即使正常血壓者,血壓保持在本人可以耐受的低水平,比起正常血壓高水平者,其心腦血管合并癥也會明顯減少。因為要求更大程度地降低血壓,單降壓藥物常力不能及,聯合用藥則有協同和互補作用,每種藥物劑量也可相應減少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最好聯合用藥時,品種不要過多,選用長效藥物,這當然還要根據“需要”和“可能”通盤考慮。某些復方降壓制劑在中國還在使用,也是根據中國國情而定的。 總之,高血壓在我國是慢性非傳染疾病中首先應高度重視的疾患,它造成的腦心等合并癥是我國國民死因中的首位。但如果在政府領導下開展社區防治,一定會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使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2024-10-10 20: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使用避孕套好像是沒有你所說的現象出現!至于根據你現在的情況來看根據你所說的月經來看最好是采取使用避孕套進行避孕。同時積極的做好經期護理就可以了!(1)保持心境平和。 有些少女經前就出現緊張、焦慮等癥狀,尤其有痛經史的女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就顯得極為重要。喜歡看書的朋友可以讀一些散文類作品,偏愛音樂的朋友可以一個人靜靜地戴上耳機,聽聽音樂,輕闔雙眼進入另一個精神世界。迷醉于電視的女性經期最好選擇一些輕松的電視節目,也可以看一些精彩的喜劇片。心情自然會好了。 中國醫學認為,情志異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精神情緒對月經的影響尤為明顯。故經期—定要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月經不調。 (2)保證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對現代女性來講可謂平常之事,更何況在經期,月經再正常的女性恐怕在這時也很難同以往一樣無憂無慮地睡眠,所以在經期一定要早休息,充足睡眠不但可以緩解經期的不適,也可以保證第二天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 (3)運動要適量。 經期可照常工作、學習,但較之平時要多些小心,尤其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一定要把握好強度,避免參加過重的勞動,以免經期延長,血量過多,甚至出現痛經狀況。平時喜歡運動的女性,這幾天也要適可而止,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腰背酸痛及下腹不適,但劇烈運動,過于勞累會使盆腔過度充血,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腹痛腰酸等不適。 (4)保持外陰清潔。 有條件的女性月經期可以淋浴,但不宜盆浴或坐浴;洗澡不方便的女性朋友可以用干凈的溫開水、盆和毛巾,清洗外陰,以免引起生殖器宮感染。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應禁止性交和游泳,以防感染。 (5)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冷會讓肌肉收縮痙攣,換句話說,熱能夠減輕痛經的嚴重程度。因此,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女性,在寒冷季節一定注意經期保暖。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并松弛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盆腔部位。具體做法可用溫水袋,或洗熱水浴等,多喝熱水,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袋或熱水袋,一次數分鐘。 同樣,生活在南方的女性朋友,也要避免在經期受涼,如淋雨、趟水、久坐濕地、用涼水洗澡,洗腳等,因為經期身體抗病能力降低,受冷后會引起各種疾病,冷的刺激還可使子宮血管收縮,造成月經過少,痛經,甚至停經。 (6)選擇柔軟、清潔消毒的衛生用品度過“假期”。
2024-10-10 20: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奶粉的選擇首先要看營養素是否夠,營養素的標識中看有沒有孩子需要的,一般的營養素都夠的話就是合格的。奶粉國家都會經過檢驗的,國家主管部門審核通過的,有標識的都可以放心使用。保質期越新鮮越好。根據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口味綜合考慮選擇。引用花花小爺回復道:你好,我想問一下,我的寶寶現在14個月,以前喝的是金搖籃奶粉,可是現在聽說金搖籃奶粉質量不合格,所以我想問一下,我應該選擇什么奶粉呢?
2024-10-10 20:2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無其他異常的話應該沒什么問題!婦女進入更年期,由于內分泌紊亂會使部分婦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屬生理情況,不是病態。 乳腺癌的癥狀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糜爛或皮膚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雖然這些癥狀不一定具有特異性,但是了解這些癥狀,認識這些表現,將有助于我們對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當然某些癥狀的出現表明病變已非早期,故全面地,較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癥狀可使我們既不會因錯過治療時機而痛心不已,又無需過分擔心而影響正常生活。 一、乳腺腫塊 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約90%的患者是以該癥狀前來就診的。隨著腫瘤知識的普及,防癌普查的開展,這一比例或許還會增加。若乳腺出現腫塊,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頭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將乳腺分為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及中央(乳暈部)5個區。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見,其次是內上。內下、外下較少見。 2、數目:乳腺癌以單側乳腺的單發腫塊為多見,單側多發腫塊及原發雙側乳腺癌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隨著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一側乳腺癌術后,對側乳腺發生第二個原發癌腫的機會將增多。 3、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腫塊一般較小,有時與小葉增生或一些良性病變不易區分。但即使很小的腫塊有時也會累及乳腺懸韌帶,而引起局部皮膚的凹陷或乳頭回縮等癥狀,較易早期發現。以往因醫療保健水平較差,來就診時,腫塊往往較大。現今,隨著乳腺自我檢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開展,臨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態和邊界:乳腺癌絕大多數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狀,表面不光滑,有結節感。但需注意的是,腫塊越小,上述癥狀越不明顯,而且少數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潤較輕,呈膨脹性生長,表現為光滑、活動、邊界清楚,與良性腫瘤不易區別。 5、硬度:乳腺癌腫塊質地較硬,但富于細胞的髓樣癌可稍軟,個別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頭狀癌。少數腫塊周圍,有較多脂肪組織包裹觸診時有柔韌感。 6、活動度:腫塊較小時,活動度較大,但這種活動是腫塊與其周圍組織一起活動,與纖維腺瘤活動度不同。若腫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則活動度減弱;腫瘤進一部累及胸大肌,則活動消失。讓患者雙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縮,可見兩側乳腺明顯不對稱。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則完全固定,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可以呈橘皮狀,稱“橘皮征”,腫瘤周圍皮下出現結節稱“衛星結節”。 在乳腺良性腫瘤中,表現為乳腺腫塊的也不少見,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該病以年輕女性多見,40歲以上發病率低。腫瘤常為實性、質韌、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觸摸有滑動感,一般無皮膚粘連,亦不引起乳頭回縮。導管內乳頭狀瘤,腫塊常很小,不易捫及。稍大者可在乳暈周圍捫及小結節,臨床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癥狀。乳腺小葉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腫塊,而以局部乳腺組織增厚為主,質地較韌,無包膜感,在月經來潮前常有脹痛。 有些僅表現為乳腺局部腺體增厚并無明顯腫塊,無清楚邊界,大多數被診斷為“乳腺增生”。但仔細檢查增厚區較局限,同時伴有少許皮膚粘連時應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攝片。 二、乳腺疼痛 乳腺疼痛雖可見于多種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腫瘤的常見癥狀,不論良性或惡性乳腺腫瘤通常總是無痛的。在早期乳腺癌中,偶有以疼痛為唯一癥狀的,可為鈍痛或牽拉感,側臥時尤甚。有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出現乳腺疼痛并伴有腺體增厚者,乳腺癌檢出率將增高。當然,腫瘤伴有炎癥時可以有脹痛或壓痛。晚期腫瘤若侵及神經或腋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有肩部脹痛。 三、乳頭溢液 乳頭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頭溢液主要見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頭溢液是指非生理狀態下的乳腺導管泌液。通常所說的即指后者。乳頭溢液可因多種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較易為患者注意,是臨床上約10%的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種乳腺疾病的癥狀中,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 1、乳頭溢液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其中漿液性、水樣和乳汁樣溢液較為常見,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變位于大導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較小導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如血液在導管內停留過久,可呈暗褐色;導管內有炎癥合并感染時,可混有膿汁,液化壞死組織可呈水樣、乳汁樣或棕色液;乳腺導管擴張癥液體常為漿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變引起,有少數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雙側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樣或水樣。 2、乳頭溢液的病因主要分為:乳外因素和乳內因素。 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頭溢液,但以乳頭溢液為唯一癥狀僅1%。溢液常為單管性,性狀可以多種多樣,如血性,漿液性,水樣或無色。乳腺癌原發于大導管者或形態屬導管內癌者合并乳頭溢液較多見,如導管內乳頭狀瘤惡變,乳頭濕疹樣癌等均可以有乳頭溢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數人認為乳腺癌甚少伴發乳頭溢液,而且即使出現溢液都幾乎在出現腫塊之后或同時出現,不伴腫塊者甚少考慮為癌。但近來研究表明,乳頭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別是導管內癌較早期的臨床表現,而且在未形成明顯腫塊之前即可單獨存在。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生乳頭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頭溢液病變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或多發,年齡分布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于3.0cm常為惡性可能。溢液性質多為血性或漿液性,其他少見。一般認為發生于大導管的乳頭狀瘤多為單發,甚少癌變,而中小導管者則常為多發,可見癌變。兩者為同類病變,只是發生部位、生長過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雖非腫瘤,但是乳腺組織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多見于40歲左右,絕經后少見。其中,囊腫、乳管上皮增生、乳頭狀瘤病三種病理改變是其溢液的基礎。性質多為漿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5%。 四、乳頭改變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頭異常改變,通常表現為乳頭糜爛或乳頭回縮。 1、乳頭糜爛:有一種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現,常伴瘙癢,約2/3患者可伴有乳暈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腫塊。起始,只有乳頭脫屑或乳頭小裂隙。乳頭脫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結痂,揭去痂皮可見鮮紅糜爛面,經久不愈。當整個乳頭受累后,可進一部侵及周圍組織,隨著病變的進展,乳頭可因之而整個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現乳腺腫塊,爾后出現乳頭病變。 2、乳頭回縮:當腫瘤侵及乳頭或乳暈下區時,乳腺的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可因此而縮短,牽拉乳頭,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縮入乳暈后方。此時,患側乳頭常較健側高。可能出現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時也是晚期體征,主要取決于腫瘤的生長部位。當腫瘤在乳頭下或附近時,早期即可出現;若腫瘤位于乳腺深部組織中,距乳頭較遠時,出現這一體征通常已是晚期。當然,乳頭回縮,凹陷并非均是惡性病變,部分可因先天發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癥引起,此時,乳頭可用手指牽出,非固定。 五、皮膚改變 乳腺腫瘤引起皮膚的改變,與腫瘤的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1、皮膚粘連:乳腺位于深淺兩筋膜之間,淺筋膜的淺層與皮膚相連,深層附于胸大肌淺面。淺筋膜在乳腺組織內形成小葉間隔,即乳房懸韌帶。當腫瘤侵及這些韌帶時,可使之收縮,變短,牽拉皮膚形成凹陷,狀如酒窩,故稱“酒窩征”。當腫瘤較小時,可引起極輕微的皮膚粘連,不易察覺。此時,需在較好的采光條件下,輕托患乳,使其表面張力增大,在移動乳房時多可見腫瘤表面皮膚有輕微牽拉、凹陷等現象。如有此癥狀者應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腫瘤很少有此癥狀。 2、皮膚淺表靜脈曲張:腫瘤體積較大或生長較快時,可使其表面皮膚變得菲薄,其下淺表血管,靜脈常可曲張。在液晶熱圖和紅外線掃描時更為清晰,常見于乳腺巨纖維腺瘤和分葉狀囊肉瘤。在急性炎癥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腫瘤也常有淺表靜脈曲張。 3、皮膚發紅:急、慢性乳腺炎時,乳腺皮膚可有紅腫。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見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時皮膚顏色淡紅到深紅,開始比較局限,不久擴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膚,同時伴皮膚水腫、增厚、皮膚溫度升高等。 4、皮膚水腫: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腫瘤細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區被腫瘤細胞浸潤,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內淋巴液積聚,皮膚變厚,毛囊口擴大、深陷而顯示“橘皮樣改變”。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見其外下方有輕度皮膚水腫,如雙側對稱,乃因局部循環障礙所致;如為單側,則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膚引起潰瘍,若合并細菌感染,氣味難聞。癌細胞若浸潤到皮內并生長,可在主病灶的周圍皮膚形成散在的硬質結節,即“皮膚衛星結節”。 六、腋窩淋巴結腫大 乳腺癌逐步發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轉移。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腫大的淋巴結如果侵犯、壓迫腋靜脈常可使同側上肢水腫;如侵及臂叢神經時引起肩部酸痛。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應使患側上肢盡量放松,這樣才可捫及腋頂。若能觸及腫大淋巴結尚需注意淋巴結的數目、大小、質地、活動度及其表面情況,以和炎癥、結核相鑒別。 如果乳房內未及腫塊,而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癥狀而來就診的比較少,當腋窩淋巴結腫大,病理證實是轉移癌時,除仔細檢查其淋巴引流區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腫瘤。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現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于診斷。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現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 乳腺癌可向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還可通過前胸壁和內乳淋巴網的相互交通,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約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以上只是對乳腺腫瘤,尤其是乳腺癌的基本癥狀作一簡單描述,只要廣大女性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認真地做好自我檢查,隨著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癥絕不是不治之癥。
2024-10-11 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