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高血壓眼病病人中約70%有眼底改變。眼底陽性率與性別無關,但與病人年齡有比較密切的聯系,年齡愈大陽性率愈高。臨床常見的呈慢性經過的高血壓病患者中,眼底陽性率與病程長短呈正比;病程時間較長者,眼底陽性率亦較高。
高血壓眼病的臨床表現
高血壓眼病以視網膜動脈收縮乃至視網膜、視乳頭病變為主要表現。在視乳頭周圍約4~6乳頭直徑的部位上,以視網膜灰色水腫,小動脈中心反射增強,動靜脈交叉征,鮮紅色火焰狀出血,棉絮狀白斑,黃白色發亮的硬性滲出及黃斑星狀圖譜。
(1)眼底檢查:
①視網膜動脈痙攣期:見于高血壓的初期,視網膜動脈普遍性或局限性狹窄彎曲,動靜脈比例失常;由正常的2∶3變為1∶2或1∶3,動脈變直,分支角度變銳;動靜脈交叉后之小靜脈曲張,尤以黃斑部周圍之小血管可呈典型的螺旋形彎曲。
②視網膜動脈硬化期,主要表現動脈變細,反光增強及交叉壓近征。正常動脈反光的寬度約為該動脈管經的1/4~1/3。當動脈硬化時,因有血管壁增厚和玻璃體變性,參于管壁反光,故反光增強而加寬,外觀呈銅絲樣。當進一步硬化時,由于管壁密度增加,幾乎看不到血柱反光,則形成銀絲狀。在動靜脈交叉處,由于硬化看不到血柱反光,則形成銀絲狀。在動靜脈交叉處,由于硬化動脈對靜脈的壓迫、推動等因素,可見輕重不等的壓迫征。表現為交叉處之靜脈隱沒,或交叉之兩端靜脈消失,或交叉之靜脈偏斜,或靜脈壓陷,或靜脈拱形。
a、出血,淺層出血者呈線狀、火焰狀或片狀,深層出血多為圓點狀或圓塊狀。
b、滲出物。
c、軟性滲出物,位于視網膜表層大小不一的棉絮狀滲出物。
d、硬性滲出物,位于視網膜深層,呈黃白色小點狀,邊緣清晰。
e、黃斑部星狀圖譜,由多數單純或融合的發亮黃白點組成。
f、視網膜神經病變期:本期是視網膜病變加上視乳頭水腫,靜脈怒張,動脈顯著變細。
(2)眼底血管熒光造影。在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見視網膜動脈及毛細血管狹窄,當毛細血管血流量養活到嚴重程度時,視網膜出現棉絮狀白斑,圍繞毛細血管缺血區,可見擴張紆曲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瘤,毛細血管滲漏及硬性滲出,視乳頭水腫和視乳頭周圍毛細血管擴張,熒光滲漏,也可有微血管瘤。脈絡膜血管顯影不規則、血管充盈延緩,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玻璃疣。
高血壓眼病的分級
臨床上將高血壓性眼底改變分為4級,其中1、2級指良性高血壓,3、4級指惡性高血壓。
Ⅰ級:視網膜動脈輕微收縮及有些紆曲。患者高血壓較輕。
Ⅱ級:視網膜動脈有肯定的局部狹窄,有動靜脈交叉征。患者血壓較前升高,一般無自覺癥狀,心腎功能尚好。
Ⅲ級:視網膜動脈明顯局部收縮,并有出血、滲出及棉絮斑,即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多數患者同時有顯著動脈硬化;血壓持續很高,有心、腎功能損害。
Ⅳ級:上述視網膜病變均較嚴重,并有視乳頭水腫,即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有的患者心、腦及腎還有較嚴重損害。
高血壓眼病的并發癥
高血壓眼病是一種由高血壓引起的常見疾病。如不重視的話,則會引發下列并發癥。
一、眼底出血: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已患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癥、糖尿病的病人。尤易發生于原有高血壓的病人。還可繼發于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等疾病。主要表現是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嚴重的可出現視力突然喪失。
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這種眼病,多見于老年婦女,患者可出現劇烈的頭痛、眼痛、惡心、嘔吐、視力驟降,看燈光出現“彩虹”。有的還可出現發熱、怕冷等癥狀。容易被誤以為是胃腸疾病或感冒。
三、視覺衰退:后果是近視、干眼癥、結膜炎的發生率大大上升,出現眼睛干澀、發紅、有灼熱感或異物感,眼皮沉重、眼痛、頭痛、視力下降等癥。
調控血壓 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治療這些因高血壓引起眼部病變的最佳方法是好好地控制血壓。高血壓是生活方式病,因此衣食住行都要注意。
先說穿衣。內衣襯衫領子太緊會壓迫頸靜脈,使靜脈血回流障礙,腦內小血管淤血,腦細胞缺氧,容易出現意外。有高血壓的人還要盡量少戴領帶,保持頸部寬松,這樣才有利于大腦的血液循環。另外,天熱時,高血壓患者藥量應酌情減少,天冷時則相反。
再說吃東西。什么都吃,適可而止;三四五頓七八分飽。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還要提倡不貪食、不偏食,又不偏又不多,才健康,少熱量少鹽,多吃水果、蔬菜以及牛奶,蛋白質含量多,可以減少鈉鹽來預防高血壓。
接下來是住。最需要強調的是“三個半分鐘”。就是睜開眼睛后,繼續平臥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后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最后再下地活動。
最后是行。高血壓患者出門的時候不要急,既不要走得急,心里也不能急。這兩種急都使血壓升高。不少人有晨練的習慣,但對于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一定要先做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做操等,再慢慢加大活動量。散步、快走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是最好的運動,而且能降血壓。
(責任編輯:黃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