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我想讓他活著,以另一種方式。”12月18日,雖經全力救治,年僅40歲的三亞水稻專家袁經天還是被判定為臨床腦死亡,家屬在最悲痛的時刻含淚做出大愛義舉,決定捐獻器官。
目前,通過中國器官捐獻與分配系統(cotrs)匹配,袁經天的雙腎留在了廣州,肝臟送往上海,挽救了3名生命垂危的病人。
腦部腫瘤復發 家屬悲痛之余決定捐獻器官
12月18日下午3點20分,在親人依依不舍注視下,袁經天被推進手術室,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獲取團隊、器官捐獻協調員、紅十字捐獻協調員以及醫護人員分立手術臺兩旁,鞠躬致敬,為袁經天舉行了莊重肅穆的默哀儀式。隨后醫生完成家屬愿望,實現了生命特殊的“傳遞”。
協調員以及醫護人員分立手術臺兩旁,鞠躬致敬
早在2020年春節前后,袁經天視野變窄、手麻加重,他以為是常下地干活太累引起的,想靠休息、針灸等保守治療,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可病情不斷加重,視野越來越窄,他不得不離開精心管護的試驗田,到醫院就診。
現實是殘酷的,他被診斷為腦垂體瘤,在當地醫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由于腫瘤貼近中樞神經,無法切除干凈。今年6月初,袁經天腫瘤復發,且持續長大,12月初,病情急轉直下,眼睛已經接近失明,慕名轉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進行治療,但為時已晚,腫瘤有拳頭大小。珠江醫院神經外科全力以赴搶救,依然沒能留住這位年輕的農業科學工作者的生命。
頭部CT顯示復發腫瘤巨大,手術風險高
“他生前是一個熱心人,家人商議后,決定器官捐獻,如果他能選擇,相信他也一定會同意。”袁經天妻子噙著淚水說,“我們想這種方式也是在延續他的生命”。
扎根農田十余載 讓每一粒種子給農民帶來實惠
今年40歲的袁經天,來自廣西玉林。大學一畢業,他便來到三亞,一頭扎進農田,潛心研究雜交水稻新品種培育、熱帶粳稻開發與加工等。在田間地頭穿梭,已經成為十幾年來袁經天的生活常態。
圖為袁經天
2011年,袁經天的單位引進了先進的水稻自動化播種設備和機械化插秧機,由于海南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還未普及,機械化種植模式參考少,袁經天便日日夜夜反復試驗,研發出了適合機械化播種所需要的育苗基質,秧苗成活率從85%提高到了95%以上。2011至今,為農戶節約了插秧等支出大約150萬元。
隨著海南自貿島建設,高檔優質大米需求量也隨之增加,袁經天利用海南本地自然資源,開發優質高效糧食產品,并加工成高檔商品大米作為特色旅游商品,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袁經天2007年到我們單位,不管工作上、生活上還是在同事關系處理上都特別好,處處為他人著想。他走了,還把器官捐給了社會,他永遠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大家。”袁經天的同事楊小鋒回憶,就在上個月,也就是袁經天40周歲生日的前幾天,他剛與同事分享了拿下一個新品種水稻苗的喜悅。
如今,幼苗還在長著,可袁經天卻再也無法看它長大了。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 被評為“三亞好人”
作為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與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袁經天不僅是南繁科研團隊中出了名的“農民益友”,更是不怕危險第一時間下河救人的“三亞好人”。
2014年2月20日,袁經天像往常一樣,在科研水稻試驗田里忙著水稻育種,得知基地附近發生四車連撞事故,導致一輛重型卡車墜入河中,他與同事急忙從水田飛奔趕到事故現場。看到司機卡在車里,生命危在旦夕,袁經天毫不猶豫跳入了齊腰深的河水里,成功解救被困司機,在120急救車和醫護人員到來之后卻默默離開。
“那個時候,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也才剛出生不久,他奮不顧身跳進河里救別人,想來也很后怕。”袁經天的妻子回憶道。
然而,袁經天生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卻說:“別人說我是英雄,救人命不怕死,誰不怕死啊?我也是個普通人,只是作為黨員,我就該下去。”也正因如此,袁經天和另外三位同事于2014年獲得“見義勇為先進集體”稱號、2015年“海南省見義勇為先進群體”稱號、2018年袁經天獲得“三亞好人”榮譽稱號。
袁經天的妻子表示:“做出器官捐獻的決定很不容易,那些能夠得到救治的人多么幸運,希望他們能夠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定期體檢,珍惜來之不易的‘新生’。”
(責任編輯:湯秀媚 通訊員:韓羽柔 伍曉丹 )
文章關鍵詞:
“手術后兩個小時我就可以自己下床走路,無明顯疼痛感,很快就‘滿血復活’了!”因睪丸癌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療的甘先生(化名)發出這……詳細>>
相信大部分人對白血病一點也不陌生,這是血癌的一種。白血病難以治愈,會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大部分白血病是急性的,常常讓人們措手不及。目前,……詳細>>
急性髓系白血病包括非淋巴細胞來源的急性白血病,這是正常髓系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造血祖細胞惡性變轉化。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異常復雜,目前為止病因……詳細>>
七旬老翁幼年因外傷胸腰椎斷裂,導致脊柱畸形,身高僅1.28m。今年排便異常輾轉多家醫院均因身體畸形手術難度大而未能手術。近日,中山大學附……詳細>>
十多年的一場不幸讓黎大叔損失了雙腎,行了腎移植手術如今年方50余的他卻又遭遇了另一場浩劫,反復活動后胸悶的他到醫院檢查出二尖瓣重度鈣化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