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老婆,我想報名去封控管理區支援……”
收到丈夫何肖發來的微信,李茵彤腦袋里閃過無數念頭,有猶豫、有擔憂、有害怕、有掙扎。同為急診科的同事,自5月28日兩人領證結婚到現在,由于廣州疫情形勢嚴峻,夫妻雙雙投入戰疫工作,往日本就忙碌的他們更是異常繁忙,顧不上休假慶祝新婚,而支援封控區,將意味著他們將面臨預計長達一個月的分別。
“你說得對,沒有大家安全就沒有小家幸福,我支持你!注意安全!”最終,李茵彤選擇支持何肖的選擇。
她明白何肖當初選擇成為一名醫生的初心,更一次次目送他毅然奔赴戰疫一線。當去年新冠疫情初襲神州大地,新冠確診患者急需轉運至定點醫院治療,何肖選擇成為負壓車轉運團隊的一員,頂著寒冬與酷暑,一趟趟轉運確診或疑似病例;當境外輸入疫情形勢嚴峻,他又擔任機場負壓車值守人員,主動犧牲休息時間,與隊友們共同緊守國門,嚴防境外輸入。此時,疫情肆虐羊城,深深牽動著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心。
“作為同事,我更應該義無反顧支持他!他不僅是我的丈夫,更是一名醫生,他不僅僅承擔著家庭的責任,在這危難時刻,更要擔負起醫者的職責,不管有什么事,我都是他最堅強的后盾!”李茵彤在戰疫新聞中看到丈夫身著厚重防護服救治患者的熟悉身影,眼眶微微濕潤卻也深感驕傲,今天已是何肖駐守在廣州封控區海龍街的第五天了。
“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幸福!”新婚的他毅然奔赴一線
五月底來,日益嚴峻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廣州人民的心,荔灣區海龍街等區域因疫情防控需要實行封控管理,為更好解決當地居民就醫問題,根據廣州市衛健委安排,廣醫二院火速集結醫務人員駐點支援海龍社區醫療保障,醫務人員紛紛積極響應,一批緊接一批“馳援海龍抗疫先鋒隊”連日奔赴封控管理區。6月3日至4日,隨著疫情防控進一步升級,廣醫二院再派兩批共15名醫務骨干進駐海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計開展連續14天的醫療保障支援工作,為當地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何肖醫生就是其中一員。
何肖是一名急診外科醫生,剛新婚的他主動延遲婚假,留下一句“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幸福”,便毅然投身海龍社區駐點支援。
支援社區的工作十分忙碌,前往駐點的第一天,何肖本來被安排的是夜班,但為了熟悉當地情況盡快上手,他白天也主動值守。為被釘子扎腳的患者排膿,為做手術縫針的患者拆線……夜深了,何肖仍在忙碌著,23點出車將年過六旬的阿姨轉送至醫院透析,凌晨三點協助救治兩名發燒患兒,凌晨五點緊急處理腎絞痛病人……從白天到黑夜,醫護人員始終堅守,竭盡全力為當地居民守護健康。進駐以來,何肖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超過了12小時。盡管疲憊,但市民的一聲聲“謝謝”讓他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
而在支援隊伍中,還有很多和何肖一樣舍棄小我、連續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由于任務緊急,他們都以最短時間稍作準備,跟家人簡單交代幾句,便立馬坐上救護車,毫不猶豫奔赴“疫”線。
“‘敬畏生命,救死扶傷’是我當初從事護理職業的初心。面對傳染性極強的疫情,說內心沒有掙扎肯定是假的,但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我們應該盡自身所能,沖鋒在前!”蔡映杰護長的妻子7月就要臨產了,但是他還是毅然參加了駐點支援。
與何肖同時進駐封控區的莫均榮是一名急診內科醫生,自疫情以來,他主動請纓支援醫院發熱門診工作,當醫院征召荔灣前線駐點醫療隊時,他再度報名,用堅定和擔當不負當初從醫的初心與使命。
火速搭建“戰地急救站”,為逾7萬居民健康保駕護航
海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處人口密集的居民區,平日承擔七萬余居民的治療與護理服務,疫情防控原因,社區居民的就診需求加大。同時由于疫情前剛完成升級改造,該中心的功能布局、就診流程、日常運作等仍未完善,條件較為艱苦,醫療保障隊伍人手十分緊缺,業務精湛的廣醫二院支援醫療隊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
支援醫療隊連夜趕赴海龍街后,來不及稍作休息,便馬上召開工作會議,討論今后在海龍街開展醫療工作的具體事宜。“情況比預想的更嚴重,條件比預想的更艱苦,但我們有信心,我們能做好!”支援海龍社區醫療隊組長畢曉鋒副主任醫師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急診科黨支部的組織委員,當得知海龍社區情況嚴峻時,他選擇一往無前,他鼓勵隊員們說,“在座的大部分隊員都是黨員,身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迎難而上,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廣醫二院馳援醫療隊員們凝聚社區醫護力量,因地制宜,集思廣益,積極改善當地社區的就醫條件。根據病情危重劃分功能分區——劃為慢性病就診患者區與急危重癥患者就診區,規劃患者就診路線,節省其來回折返時間,優化就診流程,重新布置規劃工作環境、檢查儀器設備等,大大提高了診療工作效率。
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組長畢曉鋒創新實行“三三制”排班,大大優化了排班結構:三名醫生為一組,三名護士為一組,每班次3醫3護負責醫院24小時的門急診工作和負壓車轉運工作。醫療隊員們克服艱苦條件,落實每班職責,把具體的每項工作細化到流程之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醫療與護理優勢,為社區居民提供接診、診治、護理、轉運等服務,大幅提高了當地社區就醫便利,前來就診的街坊紛紛點贊。
海龍街的不眠夜,一群白衣戰士在全力守護著這一方安寧
“幫幫忙!醫生…”6月的夏夜,海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傳來一聲急切的求助聲,當班的伍卓文醫生剛結束繁忙的日班工作,被汗水浸濕的手術衣還沒來得及更換,在桌上放了一下午的午餐也顧不上吃一口,便趕緊更換上厚重的防護服趕到門外,原來是一位剛滿一歲的小朋友,下午睡覺時從床上摔了下來,腫脹的小手臂讓父母緊張不已,趕來求助。經過初步檢查小女孩應是青枝骨折。醫療小分隊迅速分工合作:固定包扎,聯系定點醫院,護送患兒搭乘救護車,一路呼嘯趕往醫院。
“謝謝醫生,你們辛苦了!”一路上父母不住地說著感謝,一句句簡單的問候,讓饑腸轆轆的醫護人員頓時倍感溫暖。“在這特殊的日子里,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群眾、病人,都不容易,通過我們攜手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戰勝疫情,走出陰霾!”伍卓文醫生感慨道。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有相知相守的夫妻,
有相互鼓勁的戰友,
還有緊密團結的隊友,
隔著厚重的防護服,
我們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但我們時刻銘記著
每一個人的奉獻,
每一瞬間的勇敢,
每一時刻的感動……
凝聚成堅不可摧的戰疫力量
終將戰勝疫魔!
(責任編輯:張穎琳 通訊員:許詠怡、朱一藝)
送走5月迎來6月,疫情未消失,抗疫仍在繼續。目前,全市各個新冠核酸監測點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核酸檢測工作,而今天,中山三院一線的醫護卻迎……詳細>>
面對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兇險性,處于高風險地區的人群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睡眠質量差和過度焦慮等。這種不良的心理問題可影響身體健康……詳細>>
嚴寒冬季正是傳染病高發期,最讓人們害怕的莫過于新型冠狀病毒。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人口流動性比較大,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一定要做好……詳細>>
6月5日,在白云區棠景街遠景體育館大規模核酸采樣點,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支援白云區核酸采樣隊第16組組長吳齊恒在這里度……詳細>>
戒指戴在無名指幾十年了,卻因為一次意外割裂傷致手指腫痛,使戒指死死卡住無名指,最后完全嵌入皮下,要靠DR片子才能看見。如果不及時處理,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