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酸奶未必都能調節腸道菌群
責任編輯:趙樂樂 新浪 2010-1-12
腹痛、腹脹、便秘、腹瀉、脹氣等胃腸不適,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消化專科門診中,有過半來看病的“病人”實際上并沒有器質性病變,只是胃腸功能出現紊亂,腸道菌群失衡是其中一個原因。
原來,人體的腸道里有一群特殊“租戶”——益生菌,平時它們租住在腸道,與人體相安無事,作為回報,它們還會在外來病菌、毒素入侵時為人體形成一道保護屏障。但是一旦菌群失衡,便可能導致腹瀉、便秘甚至腹瀉和便秘交替的腸易激綜合征。專家表示,不少含益生菌的酸奶都強調其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但實際上并非所有酸奶中的益生菌都能在到達腸道時仍然存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醫學指導/廣東省消化學會主任委員、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教授胡品津
現狀
消化專科門診病人
過半是功能性胃腸病
“胃腸不適和感冒一樣,是每個人一生中經歷最多的毛病。”廣東省消化學會主任委員、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教授胡品津指出,燒心、泛酸、腹痛、腹脹、便秘、腹瀉、脹氣等胃腸不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身體發生了器質性病變,比如胃潰瘍、結腸炎、胃癌等“真病”,或者是本身的糖尿病、甲亢等其他系統疾病影響到胃腸道功能。
另一種則是功能性胃腸不適。據胡品津觀察,現在前往消化科門診就診的人中大多數并非真正的“病人”,而是胃腸功能出現了紊亂,這類病人占了消化專科門診量的一半以上。在一般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等功能性胃腸病的發病率分別都在50%以上。
既然沒有“真病”,好端端的胃腸為什么會出現功能性不適?胡品津指出,我們每天要吃那么多東西,時饑時飽,胃腸道一天內要幾次適應這種變化,其實很“累”。再加上生活作息不規律、進食過快、運動少、吃得太油膩會造成食物不易消化,纖維素性食物攝入過少、喝水過少容易造成便秘,精神壓力過大直接影響胃腸道的神經調節,會導致胃腸運動功能失調。隨著年齡增大,消化器官機能也會逐漸退化。
健康互動聚焦
窺八卦知健康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