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脫臼“習慣成自然” 關節脫位的緊急處理方法
脫臼,即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有時關節脫位是單純的,復位后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痊愈,有時則伴隨骨折,恢復起來就困難一些。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在運動中防止脫臼意外發生顯得極為重要,詳細的了解脫臼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
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
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征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并血管和神經損傷。再者,關節脫位的體征也非常明顯,一有明顯的畸形,如肩關節脫位表現出肩部的曲線消失,形成方肩畸形等。
一般情況下,當在運動中出現關節脫臼,傷者不必慌張,先用衣服或者紗布簡單固定防止震顫或受碰撞而產生二次損傷,然后及時赴醫院攝X光片檢查。
也有一些傷者因損傷較輕,僅發生關節不完全脫位或者半脫位而被忽視,導致治療延誤。因此,對待關節處發生的損傷一定要格外當心,尤其是傷后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或者出現畸形,哪怕是輕微畸形都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需要強調的是,有些發生不完全脫位或者半脫位的傷者,有可能在受傷時或發生后于不經意中活動關節獲得復位,常聽到“啪”的一聲,關節活動得到恢復而以為“沒事了”,如果你以為沒事了,很可能導致不良后果。
因為關節中骨頭雖然已經復位,但不完全脫位和半脫位導致的關節囊和韌帶的損傷并不會立刻恢復,該關節還應固定休息2~3周才能康復。不恰當的過早過頻的關節活動可導致關節囊和韌帶修復障礙,造成關節囊松弛,以致反復多次脫位。所以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那就更麻煩了,故值得警惕。
關節脫位要做哪些緊急處理
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讓病人受傷的關節安靜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適的位置。盡可能在進行妥善固定后,迅速就醫。注意的是,在為病人脫衣服時,應先脫正常一側的,再脫受傷一側的,穿衣服時則反之。
(1)肩關節脫位 一般均需麻醉后或肌松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位有:①希氏法 傷員仰臥位,術者立于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于患肢腋窩部,于胸壁和肱骨頭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后,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并漸向軀干靠攏復位。②牽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后,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復位后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后,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 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后上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后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并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③復位后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后應繼續鍛煉髖部肌力,并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范圍。
(5)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 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后,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并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防感染。
(責任編輯:張曉萌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