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骨質疏松發病率不斷攀升
《IOF亞洲骨質疏松審計報告2009》顯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大多數亞洲國家的髖部骨折發生率增加了二至三倍,香港增加了三倍,而在新加坡竟高達五倍!
那么究竟什么是骨質疏松癥?就字面意義而言,骨質疏松的英文Osteoporosis意為“多孔性骨骼”,其病況特征是骨骼結構疏松,密度低。髖部骨折就是骨質疏松癥最為嚴重的后果之一,一旦患者出現這種損傷,就會產生多種后遺癥,其中包括慢性疼痛、殘疾、生命質量下降、甚至早亡等。
40歲以上的婦女和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患骨質疏松癥的幾率最高,與通常看法存在不同點的是,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上骨質疏松癥。
隨著亞洲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骨質疏松癥正日益成為亞洲的一大威脅,又加之亞洲人常常對這種病不夠重視,缺乏有效治療,因此其威脅性尤為突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癥將出現在亞洲。而且調查顯示,大約10%到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患病一年內死亡。
骨質疏松癥除了會導致嚴重的身體傷害外,還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髖部骨折相關疾病的住院時間往往長于乳癌、前列腺癌甚至心臟病等其他疾病,其治療費用更是不菲。事實上IOF已作出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因骨質疏松癥產生的花費將高達1315億美元。
但是與上述其他疾病有所不同,如果能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保證充分的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并終身堅持適度鍛煉,同時減少吸煙和飲酒等危險因素,那么骨質疏松癥還是具有高度可預防性的。
IOF報告指出,亞洲普遍存在維生素D的缺乏和鈣攝入量較低的情況,這是我們了解亞洲地區骨骼健康疾病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在亞洲,成年人的平均飲食性鈣攝入量約為450mg/天,遠低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1000-1300 mg/天的鈣推薦攝入量。
現在的問題是,在大多數國家,職業的醫療衛生工作者和普通大眾嚴重缺乏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控意識。IOF報告指出,目前該病的治療、預防和宣傳教育主要局限在城市,而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人口大國中,絕大多數人口仍居住在農村。
所以亞洲國家的當務之急就是對這一可預防的疾病進行更多了解,同時采取行動積極防治。
(責任編輯:嚴曉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