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能緩解關節炎 果蔬可預防關節炎
據美國《關節炎和風濕病》雜志報道,近期一項研究發現,相對適量的運動比一點不運動更能減少關節炎患者的活動受限程度。
此項研究主要針對的是骨關節炎患者。通過對3554名53—63歲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類關節損傷患者的關節墊軟骨被損壞,進而導致關節僵硬、疼痛,關節的活動受限。在美國老年人中,骨關節炎是造成機體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項研究的負責人、喬·弗拉斯博士安排關節炎患者每天做少于30分鐘的適量運動,或是少于20分鐘的有一定強度的練習。結果發現:強度練習對糖尿病Ⅱ型患者的風險較低,對中風、心臟病患者的風險較高;而適量運動不會存在這種問題。
他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步行也許是關節炎患者的理想運動。
在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們根據研究初期患者向他們報告的業余活動時間將患者分為三組:不愛運動,運動量不足,采用推薦的成人運動量(至少30分鐘的適宜活動量,例如散步、園藝工作;或是20分鐘的強度練習,如跑步、游泳)。
在以后的兩年中,占總體人數41%的第三組患者比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少出現功能降低的問題。對于那些并未達到理想水平的第二組患者來說,在延緩關節功能衰退方面也取得了滿意效果。
最后,他建議不愛運動的關節炎患者,應該在與醫生討論病情之前,先談論一下運動。
水果蔬菜可預防關節炎
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每天喝一杯橙汁可預防關節炎,普遍存在于水果蔬菜中的某些類胡蘿卜素化合物似乎都有這種作用。
在此之前的研究顯示,膳食類胡蘿卜素這類化合物能通過抗氧化作用減輕炎癥,含有這類化合物會使得水果和蔬菜變成橙色和黃色。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組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該項
研究采用了2。5萬多個抽樣對象,針對膳食類胡蘿卜素與關節炎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查。從1993年至2001年,研究人員對抽樣對象進行了跟蹤調查,以便對多發性關節炎做出分析評估。在隨訪調查中,有88人得了關節炎,另有176名健康人與前者作對照。
關節炎患者日服的類胡蘿卜素物質要少于健康人群,分別是β一隱黃素少40%,玉米黃素少20%。與此相比,攝取另兩種類胡蘿卜素———葉黃素和番茄紅素似乎不能預防關節炎。進一步分析顯示,攝入β一隱黃素和玉米黃素最多的人患多發性關節炎的可能性是攝取上述物質最少的人群的一半左右。
研究人員總結說,這些數據又為先前的研究結果增加了新的佐證,即某些膳食抗氧化維生素,包括β一隱黃素和玉米黃素這些類胡蘿卜素以及維生素C都有助于預防關節炎。
骨關節炎病人的自我保健
一旦得了骨關節炎,首先,對該病應該有充分的認識。若沒有關節疼痛、麻木等癥狀,則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改善神經、肌肉、骨關節的新陳代謝,延緩其衰老進展的速度,并防止僵硬不靈活。出現臨床癥狀的病人則要避免或減輕病變局部的疲勞及進行適當的治療。不能簡單地認為骨關節炎僅是年老退化,或過度使用關節的結果,因而是不可改變的,無能為力的,或只有休息不能活動才能保護關節。在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生原因中,機械性損傷僅是一方面,其他因素如關節不穩定、關節排列不當、姿勢、活動方式、肥胖等,都可起作用或促進發展。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較少,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能控制其發展或治愈。有些吹噓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藥,純屬子虛烏有。試想,若果真有此藥,那正常的骨組織豈非一起被溶解掉!在目前醫療水平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成的“骨刺”。但不是所有“骨刺”都要手術切除,只有極少數“骨刺”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功能障礙的,才可以考慮手術切除。病人應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大多數病情較輕,不會導致全身性殘廢,不要病急亂醫,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采用綜合治療,自能收到較好療效。
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以減少關節的反復損傷,如髖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若久坐后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髖關節尤為重要。避免在睡眠時為減輕疼痛在膝下墊枕頭。頸椎骨關節炎病人應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睡眠時應用適當高度枕頭。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使用拐杖之類的用具,有利于減輕受累關節負荷,穿較有彈性的鞋子,用適當的鞋墊,穿戴護膝或彈性繃帶,對保護膝、髖等關節十分有益。若有膝內翻、外翻等關節畸形或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平時應多食富有鈣和膠質的食品,并可補充鈣制劑。肥胖的病人應積極減輕體重。
理療可選用熱療、水療、蠟療、超聲波、醋離子導入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若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鐘的熱療,則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硬。值得注意的是,在熱療前應讓病人洗凈皮膚,并避免躺在熱源上,以免灼傷;對已做過關節置換術和配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導電透熱和超聲療法,以免引起深部灼傷。對頸椎病,尤其是神經根疼痛者可使用頸牽引。當然,針灸、按摩等也有一定作用。
適當鍛煉對保護和改善關節活動,緩解疼痛,以及增強受累關節周圍肌力有著莫大的幫助。骨關節炎體育鍛煉可分三類:
1、保持或增加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運動,應由病人主動進行、循序漸進。2、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靜力鍛煉為增強肌力的簡便有效運動,如在沒有阻力情況下做肌肉收縮動作。若在運動中出現疼痛,或運動后疼痛持續15分鐘,可適當減少鍛煉次數。3、增加戶外活動,提高日常活動能力和耐力,如散步、游泳等,應每日堅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時間和活動量。下面推薦一組鍛煉方法,供你參考:
手指屈曲度:將手指彎曲,用另一手將指尖往手掌方向盡量靠近,然后再將整個彎曲的手指往下推向掌心方向以伸展指根關節背側
手指強化:將手平放在桌上,將手指往大拇指的方向挪動,并用另一只手將手指往反方向拉。 如此可增強手指肌肉的強度
膝蓋活動性:坐在椅子上將腳放在另一張高度相當的椅子上,輕緩地將彎曲的膝蓋往下壓
膝關節強化:如圖所示坐在椅子上,將位于下方的腿伸直,保持6秒。兩腿替換進行5-10次。可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臀部伸展: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腿舉起膝蓋彎曲,輕拉膝蓋盡量往胸部靠近。兩腿各重復5-10次。這種動作可改善臀部關節的活動性
臀部關節強化: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一腳舉離地面,維持6秒鐘后放松平放在地上。另一腳可略彎。兩腿分別重復5-10次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骨折一百天復查長得慢負重痛,用藥咨詢
2024-10-24冬天跪在室外地面一小時后膝蓋疼怎么辦
2024-10-24腰痛寧膠囊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412 個月寶寶能否吃鈣劑預防缺鈣
2024-10-24尼美舒利顆粒的包裝及每盒數量是怎樣的
2024-10-24腰間盤突出伴脊椎骨變性致腰腿疼痛行走
2024-10-24布洛芬膠囊能長期服用嗎?
2024-10-24附桂骨痛膠囊能治哪些病及適用人群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