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月經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在平時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月經情況,月經量少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而且也要積極的進行檢查。
月經量少癥狀
1、血虛型:經血顏色較淡,無血塊,月經來潮時女性伴有頭暈眼花、心悸無力、面色發黃、下腹出現空墜感等癥狀,舌質的顏色比正常人淺淡,脈象細小。
2、腎虛型:經血顏色淡紅,甚至黯紅,質稀,月經來潮時伴有腰酸膝軟、足跟痛、頭暈耳鳴、夜尿頻多等癥狀,舌質的顏色比正常人黯淡,脈象沉弱或沉遲。
3、血瘀型:經血顏色紫黑,有血塊,常伴有小腹脹痛,當血塊排出后腹痛癥狀會緩解。舌質的顏色發紫偏暗,或有小瘀點,脈象細澀或弦澀。
4、痰濕型:經血顏色淡紅、質粘稠如痰,多發于體形肥胖的女性,常伴有胸悶、惡心欲吐的癥狀,舌質淡紅,舌體邊緣見齒痕,舌苔白膩,脈象滑。
月經量少判斷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都稱為“月經過少”。正常月經量為20~60ml,超過80ml為月經過多,少于5ml為月經過少。5ml的量還是不好估計,我們可以這樣估算一下,如果一片日用衛生巾的表面浸濕了,就表示出血量已經超過5ml了,那么就不算月經量少了。
月經量少檢查
1、病史檢查:詢問以往月經史,是否有停經史、生育史、人流手術史,是否有慢性病或服影響月經的藥物史,是否有婦科疾病史等。
2、婦科檢查:觀察內、外生殖器有無特殊異常情況,通過生殖器異常情況來判斷可能是由何種病癥引起,并據此做進一步檢查。
3、B超檢查:可做盆腔B超或陰道B超。通過B超檢查,能觀察女性排卵情況,并診斷女性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卵巢綜合征和宮腔黏連等病癥,若女性曾有宮外孕或多次流產史,還可據此觀察是否由這些原因導致的月經量少。
4、性激素六項檢查:抽血檢測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睪酮(T)、催乳激素(PRL)等激素的值,用于判斷女性是否出現內分泌異常,并可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治療方法。
正常月經的七大標準
1、月經初潮年齡:女性一般在13歲左右月經即開始來潮,到49歲左右則自行閉止,歷時約35年左右。在此期間除去妊娠及哺乳期以外,月經通常是一個月來潮一次,信而有期,因而稱為月經。
2、月經來潮的時間:也叫經期。是指經血來潮的持續時間。正常者應為3~7天,多數人為4~5天。若突然出現經期縮短至1~2天或延長,應考慮是否有月經不調等病癥。
3、月經的周期:月經的周期即是兩次月經來潮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為28天,偶爾提前或延后不超過7天也屬于正常,所以正常的月經周期范圍在21到35天之間。
4、月經的質:是指月經呈現的性狀,正常情況下不稀不稠,不易凝固,無明顯血塊,無特殊氣味。如果月經血又黏又稠,或清稀如水,或夾有較多血塊,應注意是否有子宮肌瘤、貧血等病癥。
5、月經的量:一般50毫升左右。但還要依據體質、年齡、氣候、地區和生活條件的不同,經量會有增有減,只要在30到100毫升均屬正常生理范疇。如果每次月經量不在這個范圍,應考慮為月經病。
6、月經的色:正常經血一般為大紅色,開始色較淺,以后逐漸加深,最后又轉為淡紅色而干凈。
7、伴隨癥狀:月經期間盆腔淤血及子宮流血量增多,會有下腹及腰背下墜的感覺,待月經排出后,這種癥狀會減輕。但如果癥狀較明顯,如痛經、經前水腫、行經期間情志異常等,均屬病態,應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王春蘭 )
不少媽媽在生產過后都會有產后月經量少的困擾。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例如剛開始做媽媽,照顧寶寶,并沒有太多的時間或空閑去找原因、去調理。下面我……詳細>>
月經是女性朋友要注意的情況,特別是它可以反應出女性朋友身體的狀況,其中,月經量過少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們要及時的進行調理,特別是要注……詳細>>
月經的正常來臨象征著女性子宮和卵巢的健康,所以有很多女性對自己的月經是比較關注的,特別是月經每次來臨的量,不過有一些女性發現自己每次月經……詳細>>
月經是一種女性的正常生理反應,它也反應出女性的身體健康程度,在出現了月經量少的情況后,我們一定要及時的查明原因,而且在生活當中也要注意合……詳細>>
月經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它也是一種衡量女性身體健康情況一個標準,不過,月經也會有不正常的情況,女性月經量少就是其中的一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