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功血分為無排卵型及有排卵型兩類,有排卵型功血占20~30%,多見于育齡期。有排卵型功血可分為排卵型月經過多、黃體不健、黃體萎縮不全和排卵期出血等類型。按發病機制可概況為以下兩類:
1、 月經過多或特發性月經過多
病因與臨床表現:指連續數個規則周期mbl多于80ml,周期及經期皆正常,血生殖激素水平也有正常周期性波動。目前公認的發病機制為:
①子宮內膜局部生成不同前列腺素(pg)的比例失衡:pge2/pgf2α量的比值增高;前列環素(pgi2)及血栓素(txa2)的各自代謝產物-6酮pg1α/txb2比值也升高,導致血管擴張、血小板聚集受抑制的傾向而引起月經過多。
②內膜局部纖溶亢進:經期內膜及經血中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ⅰ型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ⅰ)活性高于正常,引起血栓不穩定或再通,內膜剝脫廣泛持久。
2、 經間出血
臨床表現:將出血時間與bbt曲線對照,分為:
(1)圍排卵期出血:經期7天,血停數天又出血,量少,持續1~3天。
(2)經前出血(黃體期出血):bbt下降前即出血,持續天數不等;bbt下降后出血量增多如月經,并按時停止。
(3)月經期長(卵泡期出血):bbt下降后出血>7天不止。
病因及病理生理:可能由于卵泡發育、排卵或黃體功能不同程度的不健全, 排卵功能的輕微異常,或內膜局部止血功能缺陷所致。
根據我們的臨床觀察,圍排卵期出血可由于一批發育中的卵泡夭折引起血雌激素波動所致,即患者實際為稀發排卵,該出血周期為一次無排卵出血。經前出血可由于黃體功能不足或過早退化,不能維持內膜完整性所致。月經期長可能因卵泡發育過緩,分泌雌激素不足,內膜修復不良; 或黃體萎縮不全,引起子宮內膜脫落不全。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主要為月經異常。典型表現可在出血前有一段時間的閉經,繼之出現大量的陰道出血,也可表現為少量出血淋漓不斷,或時多時少完全失去規律,還可表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