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提起痛經,那一陣陣說不清又止不住的疼痛,讓人煩惱不已。輕的,行經頭一兩天小腹墜脹不適;重的,不光腹部陣陣抽搐,手腳冰涼,胸部也酸脹發悶,連后背大腿。痛經是女人的常見問題,中醫的病機理論為:沖任不調,血虧身虛。就是說沖脈與任脈有不協調的問題,氣血不足,身體虛弱。
1、氣滯血瘀
主證:經前一二日或經行小腹脹痛或劇痛。月經多錯后,量少或淋漓不暢,色紫暗或夾瘀塊,血塊排出后痛減,經凈疼痛消失,常伴胸脅、乳房脹痛,煩躁易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脈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藥選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枳殼、延胡、五靈脂、丹皮、烏藥、香附、甘草等。
2、寒濕凝滯
主證:經前數日或經行小腹冷痛或絞痛,甚則牽連腰脊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痛重,按之痛甚,月經多錯后,經行不暢或忽而停止,經量少,經色黯黑有塊,帶多質稀,面色青白,四肢不溫,畏寒便溏,舌淡暗,苔白膩,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方藥:溫經加減。藥選吳萸、當歸、川芎、益母草、延胡、川牛膝、桂枝、蒼術、茯苓、香附、干姜等。
3、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凈后一二日小腹綿綿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按之痛減,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形體消瘦,精神倦怠,心悸氣短,面色無華,納少便溏,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方藥:圣愈湯合八珍湯加減。藥選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黃芪、黨參、吳萸、桂枝、香附、延胡、甘草等。
4、肝腎虧損
主證:經后一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腰膝酸軟,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滋養肝腎,調經止痛。
方藥:調肝湯加減。藥選當歸、白芍、山萸肉、巴戟、阿膠、山藥、熟地、杞子、丹皮、川楝子等。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并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痛經,疼痛的特點是越來越嚴重,一個月比一個月加重,持續痛、撕裂樣痛。那么,中醫如何治療痛經?艾灸可以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