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腎氣不足:原發性痛經,或初潮晚,月經錯后量少,色淡黯質稀,漸至痛經,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夜尿頻,帶下少,面色晦暗,舌質淡、苔薄潤,脈沉細無力、尺脈弱。
治法:補腎益精,調補沖任。
方藥:菟絲子、枸杞子、熟地、覆盆子、黨參、首烏、黃精、當歸、女貞子各15克,紫河車、仙靈脾、肉蓯蓉各10克。
中成藥:參茸丸。
(2)肝腎虧損:墮胎、流產、久病或產后,經量逐漸減少,經行延后,甚至痛經,頭暈目澀,腰膝酸軟,心煩潮熱,帶下量少,陰部干澀,甚則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肌膚不潤,毛發脫落,性欲淡漠,舌質淡、苔薄白或薄黃,脈細無力。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填精。
方藥:熟地、山藥、女貞子、枸杞子、首烏、當歸、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杜仲、菟絲子、巴戟天各10克。
中成藥:婦科金丸。
(3)氣血虛弱:月經逐漸后延,經量漸減,色淡質稀,繼而停閉,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毛發少澤,肌膚欠潤,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調經。
方藥:黨參、炙黃芪、白術、茯苓、當歸、白芍、熟地各15克,遠志、炙甘草各10克,陳皮、桂心各6克。
中成藥:八寶坤順丸、烏雞白風丸。
(4)氣滯血淤:經行先后不定,量少,漸至痛經,或暴怒之后驟然經閉不行,情志抑郁,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舌質黯或有淤斑淤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祛淤通經。
方藥:當歸、赤芍、川牛膝、莪術、熟地各15克,桃仁12克,紅花、枳殼、醋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各10克。
中成藥:血府逐淤丸。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并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詳細>>
臨床上女性患者比較會出現氣滯、血瘀、寒凝等證,當然也有因為血熱壅阻而引起癥狀的患者,這些都屬于實證的范圍。另外,也有經血量過多、經后疼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