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據了解,功能性痛經多因先天不足,腎氣未盛,或氣血不足,胞脈失養,或氣血運行不暢,經期感受外邪,客于沖任,不通則痛,以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在1~2年內發病,約占痛經90%以上。中醫分三型辨治: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療效滿意。
氣滯血瘀
經前或行經時腹痛及腰,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紫黯有塊,塊下痛咸,周期及經量正常,舌苔薄,質黯瘀斑,脈弦。治宜理氣活血、行瘀止痛,選方柴胡疏肝散、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生地黃、白芍、杜仲、絲瓜絡、熟地黃等。
寒濕凝滯
經期或前后小腹冷痛難忍,得熱則舒,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惡心嘔吐,形寒肢冷,經量少,色紫黯有塊,小便清長,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沉緊。治宜溫經散寒、化瘀止痛,選方當歸四逆湯加味,藥用桂枝、干姜、肉桂、細辛、制附子、當歸、白芍、甘草、木通、艾葉、小茴香、香附、川楝子、川芎等。
氣血虛弱
經期或前后小腹隱痛,經色較淡,量少。體腰膝無力,神倦乏力,納食不香,脅腹脹悶,大便不實,眩暈耳鳴,心悸氣短,舌苔薄白,舌體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治宜補氣養血、和絡止痛,方選八珍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熟地黃、白芍、菟絲子、山藥、甘草、當歸、桃仁、紅花、黃精、雞內金等。
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以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在1~2年內發病,約占痛經90%以上。臨床表現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嘔吐等,并隨月經周期而發。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絕大多數是原發性的痛經,從中醫學的角度看,遭受了生冷寒涼,喝了冰水或冰飲料,經期淋雨,包括感冒等引起寒凝血淤,都會引起痛經;南方天……詳細>>
現代醫學一般采用止痛劑、鎮靜劑和解痙劑等對癥治療,雖可即時止痛,但下次依然。也可用激素抑制排卵,但又不符合女性生理。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