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2012年上半年,有權威機構曾對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漿這個問題進行了發布了研究報告,該調查重點研究了大豆異黃酮和乳腺癌的關系,報告稱:攝入大豆異黃酮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復發和死亡危險。這次調查由衛生部發起,調查對象包括中美9514名乳腺癌患者,隨訪時間長達七年,調查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
中美專家聯合大調查
上海市疾控中心腫瘤防治科主任鄭瑩證實了他們和美方的這次大調查。由于中美婦女的飲食習慣差異很大,其中以豆制品的攝入最為令人感興趣,豆制品是中國婦女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而美國婦女很少攝入豆制品,因此豆制品攝入的差異對乳腺癌預后的影響引起中美雙方研究人員的興趣。她稱,參與此項調查的中國乳腺癌患者是9514人中的5042人,從2002年開始,該中心對這5000多人追訪至2009年6月。在研究中發現,與大豆蛋白攝取量最低的人相比,那些大豆蛋白攝取量最多的患者,其死亡風險降低了29%,而乳腺癌復發風險則下降了32%。但是,雖然有5033人接受了外科治療,仍有444人死亡、534人癌癥復發。
上海市疾控中心在調查后多次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該調查中所得到的部分重要數據。在隨訪調查與樣本檢測中,調查組明確發現豆制品的攝入能顯著降低乳腺癌復發和死亡的危險。而對于當前乳腺癌發病率的現狀,鄭瑩表示,在全國有統計的地區中,廣州市、鞍山市、大連市、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發病率居于前列。
植物雌激素≠人體雌激素
其實豆類食物的攝入不僅僅是有助于降低復發和死亡危險,也具有預防作用。廖寧介紹,早在2008年6月發表于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營養學雜志》的研究就表明,亞洲婦女通過喝豆漿可以降低乳腺癌1/3的發病率。2011年發表在《乳腺癌研究與治療》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亞洲人群攝入豆漿可以顯著降低乳腺癌風險。坊間流傳的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漿的說法根源從何而來?
很多人認為豆制品含有植物雌激素,而雌激素偏高會引發乳腺癌。受此影響,很多人都不敢再喝豆漿。但廖寧介紹,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體雌激素。
廖寧說,植物激素具有與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結構,可以和雌激素受體α(ERα)、雌激素受體β(ERβ)結合,產生與雌激素類似的作用。但大豆中的異黃酮通過反式作用優先結合雌激素受體β(ERβ),而不是雌激素受體α(ERα),導致雌激素受體結構改變,產生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作用(SERMs),從而發揮治療及預防乳腺癌的作用。
謠言粉碎后的反省
早在2002年,中國第四次膳食營養調查就披露中國人豆類食物攝入普遍不足,10年過去,這個狀況未得到改變。這主要是因為人們飲食習慣一旦形成,很難改變。近兩年,北京、天津、成都等多個城市都對當地居民飲食習慣做了調查分析,人們肉類補充過多,豆類偏少。
翟鳳英說:“根據一項從1989到2009年的二十年九省市的中國健康營養調查,中國人平均日攝入量約為15克,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應攝入50克,也就是說中國人吃豆不足正常量的1/3。”
營養專家張曄說,補充豆類有很多方式,每天飲用800到1200毫升左右豆漿,就可以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食用30至50克的大豆的標準。在家喝自制的豆漿能有效提升豆漿的濃度和營養吸收率,推薦女性每天要補充一杯豆漿保護乳房健康。
(責任編輯:余莎 )
文章關鍵詞:
記者昨日從上海疾控中心腫瘤防治科主任鄭瑩了解到,中國女性乳腺癌在過去的三十年里發病率上升了不止一倍,死亡率增長了99.99%,北京和上海……詳細>>
每天喝豆漿可以調節婦女體內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使分泌周期變化保持正常,能有效預防乳腺癌和子宮癌、卵巢癌的發生。詳細>>
有消息稱臺灣一位近20歲的男大學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醫生猜測這或許與他愛喝豆漿有關。不過,經過專家的研究,植物雌激素病不會導致乳腺癌,豆……詳細>>
在所有乳腺癌問題當中人們最關注的莫過于乳腺癌治療問題,那么乳腺癌能不能治好?我們又該拿什么去拯救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詳細>>
有報道稱,女性常年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因為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而女性雌激素偏高是乳腺癌高風險因素之一。專家表示,植物雌激素并不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