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華 主任醫師
擅長:熟練掌握各種泌尿、男科疾病的診斷與處理……[詳情]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
PTSD的核心癥狀有三組,即創傷性再體驗癥狀、回避和麻木類癥狀、警覺性增高癥狀。但兒童與成人的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癥狀是兒童所特有的。
1、創傷性再體驗癥狀
PTSD最具特征性的表現是在重大創傷性事件發生后,患者有各種形式的反復發生的闖入性創傷性體驗重現(病理性重現)。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極端痛苦的方式進行著這種“重復體驗”,包括反復出現以錯覺、幻覺(幻想)構成的創傷性事件的重新體驗(flashback,癥狀閃回,闖入性癥狀)。此時,患者仿佛又完全身臨創傷性事件發生時的情景,重新表現出事件發生時所伴發的各種情感。患者面臨、接觸與創傷性事件有關聯或類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線索時,常出現強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應。
患者在創傷性事件后,頻頻出現內容非常清晰的、與創傷性事件明確關聯的夢境(夢魘)。在夢境中,患者也會反復出現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的場景,并產生與當時相似的情感體驗。患者常常從夢境中驚醒,并在醒后繼續主動“延續”被“中斷”的場景,并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2、回避和麻木類癥狀
在創傷性事件后,患者對與創傷有關的事物采取持續回避的態度。回避的內容不僅包括具體的場景,還包括有關的想法、感受和話題。患者不愿提及有關事件,避免相關交談,甚至出現相關的“選擇性失憶”。患者似乎希望把這些“創傷性事件”從自己的記憶中“抹去”。
在遭遇創傷性事件后,許多患者存在著“情感麻痹”的現象。從外觀上看,患者給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覺,與人疏遠、不親切、害怕、罪惡 感或不愿意和別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覺到似乎難以對任何事物產生興趣,過去熱衷的活動也無法激起患者的情緒,患者感到與外界疏遠、隔離,甚至格格不入,難以接受或者表達細膩的情感,對未來缺乏思考和規劃,聽天由命,甚至覺得萬念俱灰,生不如死,嚴重的則采取自殺行為。
3、 警覺性增高(易激惹)癥狀
不少患者則出現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易驚醒)、易激惹或易發怒、容易受驚嚇,難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覺性增高的癥狀。
4、其他癥狀
有些患者還可表現出濫用成癮物質、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為應對方式的表現。同時抑郁癥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
5、兒童PTSD的癥狀特征
兒童的創傷性再體驗癥狀可表現為夢魘,反復再扮演創傷性事件,玩與創傷有關的主題游戲,面臨相關的提示時情緒激動或悲傷等;回避癥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分離性焦慮、黏人、不愿意離開父母;高度警覺癥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過度的驚跳反應、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PTSD的表現也可能不同。
(責任編輯:吳敏 )
文章關鍵詞: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詳細>>
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詳細>>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詳細>>
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詳細>>
創傷性樞椎前滑脫指的是樞椎雙側椎弓根骨折,伴或不伴前滑脫。1866年由Haughton在一名被處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發現并描述,這種損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