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腸道疾病4病因 秋季如何預防腸胃病
秋意漸濃,然而秋風送來的不單是涼爽,還有冷熱交替帶來各種胃腸道疾病。對此,醫生提醒市民,進入秋季,需提防慢性胃炎、消化系統潰瘍、急性胃腸炎等腸胃病乘虛而入。
秋季腸道疾病高發有四大“罪魁禍首”:秋季受寒、“節日綜合癥”頻發、旅游水土不服、不良飲食習慣。
寒暑交替,腸胃極易不適
隨著北方來的冷空氣不斷向南侵襲,氣溫降低,晝夜溫差懸殊。“秋涼”會引發胃腸道舊疾。天氣轉涼寒氣入侵,胃腸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引發慢性胃炎、消化系統潰瘍、急性胃腸炎等病癥。臨床常表現為口苦、口臭或口淡無味、噯氣、打嗝、反酸、惡心、燒心、嘔吐,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饑,胃脹、胃痛、兩肋脹痛,腹脹、腹痛、腹瀉、腸鳴、大便稀溏、腹部墜脹等。
節假日接踵而至,腸胃負擔重
秋季適逢中秋、國慶等重要節假日,飲食方面以月餅為代表的油脂類、生冷類食物消費量大增,而這些食物或增加消化道負擔,或產生刺激作用。與此同時節日期間一些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饑一頓,飽一頓;冷一頓,熱一頓”也會經常出現,不良的生活習慣,加重了腸胃負擔,擾亂了腸胃健康。
水土不服導致“旅游腹瀉”增加
秋季是廣大市民出游的黃金季節。暢游奇山秀水、名勝古跡固然令人心曠神怡,但由于各地的溫度、水土、飲食等差異,加之旅途勞頓容易引發水土不服,進而導致周身疲勞、食欲下降、頭暈、惡心、腹瀉等問題。
夏季飲食不當,秋季腸胃功能低下
秋季天氣涼爽,人們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功能紊亂。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腸保養,暴飲暴食或冷熱混食,到了秋天,更會引起胃腸功能下降。其中,細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和腸道蛔蟲性腹瀉都是容易高發的疾病。
從“腸”計議,四大措施全面預防
專家提醒我們,針對秋季引起腸胃病高發的四大“罪魁禍首”,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應該隨之有所調整,做到以下“三要”,即可腸胃無憂: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要特別注意保暖,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隨氣候的變化要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防止腹部著涼,同時多參加戶外運動。
其次,要注意合理飲食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少攝取辛辣、酸性食物。飲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涼性食物。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神志安寧,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腸胃。
第三,按摩三大穴位,可預防和緩解腸胃疾病。秋季可以通過按摩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三大穴位,緩解和預防腸胃不適。中脘穴位于大約在肚臍向上一手掌處。仰臥放松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后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部感到舒適;天樞穴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左、右各三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可以緩解消化不良、惡心欲吐、胃脹、腹瀉、腹痛等癥狀;用手指按壓位于左、右小腿前外側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 一次6秒,重復10次,可促進胃酸分泌,舒緩胃腸道痙攣,從而使胃部感覺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最后,要常備一些吸收快、療效好的腸胃藥,譬如保濟口服液。無論在辦公室,居家或外出旅行,給腸胃健康呵護。保濟口服液以“吸收好,起效快,口感好,溫和調理,服用方便”為最大特色,在兩廣地區備受好評,是最適合上班族、老人、小孩和旅游人群的腸胃健康“看護神”。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胃間歇性痛伴脹痛和燒胃是何原因?
2024-10-24手術后肚子脹不消化是什么原因
2024-10-24服用硫唑嘌呤后惡心該如何處理
2024-10-24小肚子疼,定坤丸吃完還需再吃嗎?
2024-10-24孕婦能否服用保濟丸
2024-10-24男性雌二醇偏高、肝氣郁結、腎虧兩虛能
2024-10-24有便意卻拉不出,蹲下放屁后仍有便意,
2024-10-24十二指潰瘍反復如何有效應對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