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出血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出血的量與速度取決于被侵蝕的血管的種類和內徑,血管的舒縮狀態,以及病人的凝血機制。所謂大量出血,指臨床上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紅蛋白低于8g/100ml,紅細胞計數低于300萬/mm3。一般潰瘍面常有少量出血,是因潰瘍底部毛細血管遭受腐蝕,破壞所致,當潰瘍底部較大的血管,不論是動脈或靜脈被腐蝕破裂均可引起大出血,潰瘍進展過程中,底部組織不斷被侵蝕,潰瘍不斷加深,最后可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的漿膜層而引起穿孔。那么,潰瘍病出血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潰瘍病出血需做的檢查項目:
尿素、尿素氮、吞線試驗、血紅蛋白、血尿素、胃鏡、血壓。
1。血象
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常有輕度增高,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下降(早期可不明顯)。
2。血尿素氮
出血后,因腸源性尿素氮升高,可出現腸性氮質血癥,如患者腎功能正常,則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可反映出血量的多少。
3。X線胃腸鋇餐造影
對診斷潰瘍病有70%~90%的準確性,但在休克狀態下,病人不能站立或胃內存積大量血凝塊時,不宜進行,一般主張病情穩定48h以后再作此項檢查,而且檢查時不宜按壓,鋇劑存在胃腸中對動脈造影有礙觀察其結果,應事先考慮,目前在診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已不作為首選檢查方法,而選擇急診胃鏡檢查。
4。胃鏡檢查
陽性率可達80%~95%,在診斷上消化道出血方面比X線胃腸鋇劑造影優越,胃鏡檢查不僅能看見病變的性質,而且可以看到活動或近期出血的可靠征象,即新鮮出血或滲血,病變區呈黑褐色底或附有凝血塊,根據北京8個大醫院施行急診胃鏡檢查248例的經驗總結,認為并不增加大出血的危險,必要時,可在內鏡下進行止血治療,只要病人的血壓穩定接近正常,消除病人的顧慮與緊張后,就在病床旁或手術臺上進行,檢查過程應輕巧,迅速,避免粗暴插鏡動作,檢查的時間應在出血后24~48h內進行,否則一些淺表性黏膜病變如糜爛,淺潰瘍,黏膜撕裂等,可由于部分或全部修復而失去診斷征象,檢查前并不需要洗胃,若因積血影響觀察,可于檢查前經胃管用冰水洗胃,觀察應該全面,不要滿足于發現一處病變即作結論,需對食管,胃,十二指腸細致察看以后,再作出診斷,必要時可取活體做病理檢查,但須警惕胃底部的靜脈曲張有時呈灰色結節狀隆起,然觸之柔軟有彈性,輕易取活檢有引起嚴重出血危險。
5。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對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亦有助于定位診斷,對慢性小量出血陽性率不高,有的醫院以此作為首要診斷步驟,失敗后再作鋇餐或其他檢查。
6。吞線試驗
吞線試驗方法簡單,一般用普通白線,吞下一端后30min,取出后根據染血距門齒部位來判斷出血所在,Pittman介紹熒光帶試驗,用以診斷上胃腸道出血;于咽下帶子的一端后,靜脈注射熒光素,然后拔出帶子在紫外光下觀察熒光素染血的部分,計算距門齒的長度而判斷出血的位置。
7。其他試驗
如應用Miller-Abbott(M-A)雙腔管,插入胃腸后,不斷地抽吸,當此管下行吸出鮮血時,用膠布固定,并照X線平片以察看管端的部位,判定此處為出血所在,對緩慢出血定位比較有效,還有用鉻標記的紅細胞,于靜脈注射后,經M-A管抽吸出的每1份標本測定其放射性,以放射性最強的標本含51鉻最多而定為出血的部位,這種試驗對小量腸內出血診斷價值不大,故甚少應用。
8。放射性核素掃描
常用99mTc標記紅細胞,靜脈注入后在出血處溢出并聚集在胃腸道中,掃描探知胃腸道中的放射性信號,指示消化道出血所在,但有時難以精確定位。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新生兒照藍光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4奧美拉唑腸溶片可否長期服用及后果
2024-10-24過一周左右開始便秘,如何改善?
2024-10-24喝強骨生血口服液會導致反胃惡心嗎?非
2024-10-24蕁麻疹總因食物過敏復發,如何應對?
2024-10-24炎立消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4-10-24增生胃炎消化不良能吃乳酸菌素片嗎
2024-10-2432 歲舌苔厚白口臭大便異常多汗怕熱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