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高血糖癥是怎么引起的 有何預防方法
新生兒高血糖癥分為醫源性、暫時性及真性,其中真性糖尿病新生兒少見,在生活中,家長在發現新生兒出現了高血糖癥后,其在治療前首先是應該對新生兒高血糖癥的成因進行查找的,那么,新生兒高血糖癥是怎么引起的呢?
一、醫源性
醫源性高血糖癥較其他病因發生率高,常見于早產兒,多由于輸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過快或不能耐受所致。醫源性引起新生兒血糖增高的因素較多,主要為:
1、血糖調節功能不成熟
對糖耐受差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和SGA兒,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應即重復輸糖后血糖水平遞降和葡萄糖的消失率加快,此與胰島B細胞功能不完善,對輸入葡萄糖反應不靈敏和胰島素活性較差有關。胎齡小、體重低和日齡越小則越明顯。生后第1天對糖的耐受力最低。體重小于 1kg者,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輸注速度。
2、疾病影響
在應激狀態下,如窒息、寒冷和敗血癥等均可使腎上腺能受體興奮、兒茶酚胺和胰高糖素釋放增加、或使胰島內分泌細胞受損傷而致功能失調,均可引起高血糖,多為一過性,但也有少數可持續較長時間。如硬腫癥低體溫組新生兒與正常體溫組和恢復期組的新生兒比較,前者葡萄糖的清除率更為低下,糖耐量下降,組織葡萄糖的利用減少。此與胰島反應差、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有關。也可能與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使糖原分解加快,或與血中高血糖素、皮質醇類物質水平增高、使糖原異生的作用增強有關。有報道患嚴重低體溫、感染、硬腫癥的新生兒,血漿中的皮質醇水平顯著增高,易合并新生兒高血糖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時,對血糖調節的影響尚不清楚,可能與下丘腦-垂體功能受損,使神經、內分泌對糖的調節功能紊亂所致。
新生兒高血糖癥主要為醫源性,可引起腦損害。因此應重視血糖的監測,做到預防為主、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才能降低發生率、減少腦損害。預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葡萄糖輸入的速度,臨床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監測
對母分娩前短時間內和新生兒在產房復蘇時用過葡萄糖者,入病房后先查血糖(用試紙法或微量血糖法),然后決定所需輸糖速度。
2、慎用高滲葡萄糖
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時及低體溫等情況下,應慎用25%高滲葡萄糖,稀釋藥物以5%葡萄糖為宜,應考慮在應激狀態下,血糖往往不低,且易有高血糖的可能。
3、調整輸糖速度和濃度
對早產兒、小樣兒,尤其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時,輸葡萄糖速度勿大于5~6mg/(kg·min),應監測血糖、尿糖,以調整輸糖速度和濃度。
4、腸道外營養
進行腸道外營養的新生兒,補充熱卡不能單靠提高葡萄糖濃度來解決,應加用多種氨基酸液和類脂質以達全靜脈營養的目的。
新生兒高血糖癥的治療方法:
1、醫源性高血糖癥
應根據病情暫時停用或減少葡萄糖入量,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并監測血糖加以調整。腸道外營養應從葡萄糖的基礎量開始,逐步增加。
2、重癥高血糖癥
伴有明顯脫水表現時,應及時補充電解質溶液,以迅速糾正血漿電解質紊亂狀況,并降低血糖濃度和減少糖尿。
3、胰島素
對空腹血糖濃度>14mmol/L250mg/dl伴尿糖陽性或高血糖,且持續不見好轉者,可試用胰島素0.1~0.3U/kg,6~12小時一次,密切監測血糖和尿糖改變,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4、糾正酮癥酸中毒
高血糖持續,尿酮體陽性,應作血氣監測,并及時糾正酮癥酸中毒。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