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患者您好,低糖飲食,建議盡量吃升糖指數低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獼猴桃,蛋白選擇優質蛋白如瘦肉,魚類等。主食最好選擇粗糧。注意多運動,運動建議做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快走,每日1-2小時為宜??刂企w重,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并密切監測血糖。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2018-11-23 10:3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高血糖飲食注意: 一、控制總熱量:要根據病人的營養狀況、體重、年齡、性別和體力活動情況來確定總熱量,原則是使病人體重略低于或維持在標準體重范圍內。一般老年人,每日攝入熱量在6278.25~7533.9焦耳,胖肥人宜減少到5022.6~6278.25焦耳。其中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60%左右,相當于主食300~400克。粗雜糧中的糖類分解較緩慢,適于糖尿病人。還應供給充足的優質的蛋白質,每日可吃瘦肉類(包括魚、蛋和大豆制品)150~200克,牛乳250克。 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要充分:高纖維素食物能減緩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為食量減少可引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類含果糖較多,血糖控制不好時最好免食??闪硗饪诜喾N維生素和礦物質片(丸)來補充。 三、防治并發癥:患糖尿病時脂肪代謝紊亂,血脂高,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快。食物必須控制膽固醇含量,一般不超過300毫克/日,相當于每日一個雞蛋。少食或不食動物油脂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類食物。糖尿病病人還易并發腎功能不全,要經常檢查尿蛋白。
2014-01-14 08:5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通過飲食治療,可以減輕胰島素β細胞的負擔,有利于β細胞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還可以使肥胖者降低體重及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和敏感性??梢?,飲食療法是糖尿病治療中至關重要的基本療法,飲食療法對所有糖尿病患者來說,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長期的,甚至是終生的。 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療比作是5匹馬拉1套車的話,那么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就應該是這套車的駕轅之馬,也就是說飲食治療對糖尿病控制是最為重要的。任何一種糖尿病類型,任何一位糖尿病人,在任何時間內都需要進行糖尿病的飲食治療??梢哉f,一位病人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個別病人無法進行體育煅煉,但對任何一個糖尿病人來說,沒有飲食治療就沒有糖尿病的滿意控制。 糖尿病飲食治療對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的輕癥及并無癥狀的患者,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無需借助藥物治療。至于重癥或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必須在飲食治療的基礎上,再采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方可取得療效。所以糖尿病的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石和基礎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物,它除了向人體提供能量及必須的營養物質外,有些食物還具有調節人體內部環境的特殊功能。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傳世名著《千金方》中提出了“凡欲治病,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藥爾”的食療理論,尤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食療在康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任何治療手段的基石。 1、絕對禁止吸煙,吸煙可加速糖尿病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2、禁飲一切酒,因酒精為“反營養素”,不利血脂和血糖的控制,還會引起脂肪肝,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酒精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患者應徹底戒絕酒類。 3、禁食各種糖及含糖的食品飲料。 4、禁止食用激素及含激素的食品、藥品。 5、各種肥肉、動物內臟不宜吃,特別是肥豬肉。 6、各種油炸、油煎食品不宜吃,病癥輕者要有選擇的吃,一次少吃些。 7、水果中富含糖類,而且能迅速被機體吸收,易引起高血糖。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穩定者可以適量的吃一些。水果最好在餐前一小時吃,選擇含糖量低(含糖量在14%以下)的水果吃。如西瓜、草莓、鴨梨、櫻桃、枇杷、蘋果、葡萄、桃子、菠蘿、橙子、柚子等。 8、每天主食是必須吃夠的,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主食是構成身體之源,主食決定身體狀況。醫學研究證明,如糖尿病患者對主食限制過嚴,經常處于半饑餓狀態,也會影響病情的控制,不利于糖尿病治療。所以每天主食最低不得少于300克(干品),對糖尿病人來說,主食必須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高纖維主食,而不是市場上的低纖維高碳水化合物主食。高纖維主食為低熱量復合主食,高碳水化合物主食為高糖、高熱量主食。198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向糖尿病人正式推薦高纖維膳食。 9、每天必須吃500~600克蔬菜,可根據個人飲食習慣選用以下蔬菜:冬瓜、苦瓜、黃瓜、南瓜、西紅柿、西葫蘆、萵筍、水芹菜、生菜、豆角、紫菜、蘑菇、芹菜、茭白、菠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柿子椒、木耳、海帶、菜花、卷心菜等含糖量低的蔬菜。 10、每天必須進食100克豆制品或豆腐。 11、每天可食100克各種肉食,最好吃瘦肉,不要購買市場上的熟肉,而必須自己在家里燒燉。 12、每天喝300~500克純牛奶,最好在下午和晚上睡覺前喝。 13、每天可吃1個雞蛋,膽固醇高者不要吃蛋黃。 14、飲食要清淡,每天食鹽不要超過6克,要養成“口輕”的習慣。 15、炒菜時烹調油(必須是植物油)不要放油太多,每天不超過18克為宜。 16、如有條件,每天可食1~2個核桃。 17、飲食要有規律,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切不可暴食暴飲。 18、總之,飲食做到生、素、酸、苦、淡及細嚼慢咽;一高四低——高纖維素,低熱量、低糖、低油、低鹽。 19、每天主食要米、面混合食用:一頓米飯兩頓面食,或兩頓米飯一頓面食。米面混吃可達到營養互補、均衡,更有利于健康。 20、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胡椒等。 21、糖尿病是一種終生疾病,合理的飲食治療必須常年堅持,不得隨意調換或中止,以穩定血糖、延緩和預防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 22、飲食中的主、副食數量應基本固定,不要任意增減。 23、早晨進行體育煅煉時,不宜空腹。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之一,協和醫院向紅丁教授形象地將它比喻為糖尿病“五駕馬車”綜合療法的“駕轅之馬”!五匹馬拉一輛車,駕轅的當然作用非同小可了。這其中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1、飲食質與量直接對血糖及病體康復產生重大影響。通過合理限制食物來控制血糖是一種直接的方法。2、藥物是通過糖代謝組織介導而間接發揮降糖作用。藥物只有建立在成功的食療基礎上,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并減少其劑量和毒副作用。但多數糖尿病人的食療觀點及具體方法卻存在著一些誤解。為了正確認識、全面科學地把握飲食療法,有必要對常見的認識誤區進行分析。 誤解一:食療不如吃藥。迷信藥物,忽視食療是根本性錯誤。為了盡早達到標準療效,切實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壽命,必須采用綜合療法,其中就包括食療。 誤解之二:日常飲食控制食品含糖量最重要。事實上,食品的含糖量是用化學的方法測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值,無法準確說明和正確描述這種含糖量與人體血糖的關系(即對血糖的影響狀況),能真實反映食物在體內的生理效應的是“血糖指數”?!把侵笖怠备拍钣蒍enkins等在1981年率先提出。當時他們將60余種常用食物和簡單糖類做人體試驗,以觀察各種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算出各自占等量葡萄糖在2小時時血糖反應曲線下面積的百分比,作為各種食物的“血糖指數”。結果顯示塊根類蔬菜的血糖指數最高(如土豆高達80%±13%),谷類次之,豆類最低。食物的含糖量與血糖指數未必成正比。顯然,血糖指數比實驗室靜態的化學測定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含物的含量更能真實地反映食物在體內的生理效應,根據血糖指數調節糖尿病飲食將會更準確、更科學??梢哉f,構成糖尿病飲食質量的首要條件是血糖指數,而不單純是食物的含糖量。 誤解之三:含糖量越低越好、無糖食品最好。糖之于人體具有雙重作用,一是過多則對人體發生毒性作用;二則是供給人體生理代謝及病體康復的首要能量來源。對于病體而言,則更需要合理充足的能量供應,在糖尿病人飲食中糖提供的熱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否則會影響病體生理代謝活動的供能及糖代謝組織、糖耐量的修復,甚至通過引起糖異生過多而產生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因此以往的“吃糠咽菜”極端限制糖攝入的饑餓療法很快被醫界淘汰,而以真正不含任何碳水化合物的“無糖”食品為主食,更是不可取。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極難找到真正意義的“無糖”食物,因蔬菜及肉類均含有一定量的糖(碳水化合物)!甚至某些標有“無糖”字樣的食品不但含糖,而且可能含糖量、熱量及血糖指數還較高,如“無純糖”的米面食品含糖量約在60%~70%以上;牛奶粉(全脂)含糖量35%,熱量552千卡;脫脂牛奶粉含糖高達52%,熱量361千卡。故不可盲目地不加限制的食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無糖”概念應有清醒的認識,對“無糖”的食品應理智地選擇?!盁o純糖”不等于“無糖”,市場上食品標示“無糖”是一種極易產生誤導的不科學用語。假如不添加純糖的食品即可稱作“無糖”食品的話,那么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面食品(米飯、面粉、掛面等)均可堂而皇之地稱作“無糖”食品!總之,對于糖攝入量的控制要從血糖指數、糖供熱比值、熱量含量、含糖量幾個重要因素全面、科學地把握。從糖供熱比值的角度而言,食品中所含糖提供的熱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飲食“含糖量越低越好、無糖更好”的觀念不僅是錯誤的,也是極不科學的。 誤解之四:避免缺乏營養、飲食無需控制。不良生活方式——高熱量飲食、體力支出過少,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因而糖尿病的治療應首先杜絕這種不良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帮嬍碂o需控制”的觀念認為,“人是鐵,飯是鋼,”饑餓就是缺乏營養。其實過量進食并未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糖分停留在血液中,反而加重了病情;還有人認為可采取“血糖高了就加藥”的方法則更是大錯特錯了。熱量超標,血糖過高,最終使血糖難以控制,并發癥層出不窮,不斷增加的超劑量藥物發生繼發性失效且毒副作用日顯,嚴重影響了糖尿病人的生命質量及壽命。這種試圖以超大劑量藥物控制高血糖來保證其隨心所欲飲食的做法,是一種極不可取的短期行為。攝入食品量常以總熱量為限,隨意“吃”不是福,只有科學地吃才能保證健康。 誤解之五:稀飯可隨意喝。稀飯的固形成份多是米、面為主,并含有大量水分,盡管糖含量不高,但其所含碳水化含物(糖)消化吸收速度較快,常會致餐后血糖升速快、升幅高,這是由于血糖指數較高,故應予限制。這類似于土豆雖然含糖量僅16%,但因其血糖指數(80±13%)最高,比含糖量高達73%以上的米面食品還要受到更大的限制一樣。推薦以豆漿(煮沸15分鐘以上)取代普通稀飯(粥),間或添加西紅柿(番茄)雞蛋湯、豆腐腦、冬瓜海米(海菜類)湯等。這些湯類不但血糖指數極低,而且營養豐富,更具有改善脂代謝及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誤解之六:進食既然少,就要保證精?,F代食品加工機械及工藝的改進,是人類飲食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其目的本應是為人類提供更為有益健康且感官優良(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其中“有益健康”則是任何食品加工的最重要且是首要的必備條件,它應做到盡量保留原食物的天然營養素質,在此基礎上盡力改善口感。早在1965年美國專家Schroder通過實驗了解到缺鉻對糖代謝及動脈硬化的影響,就已明確提出精制食品對健康的危害,并例舉小麥加工成精制面粉后除營養素大量丟失外,僅微量元素鉻就減少了2/3,這是對糖、脂代謝調節極為不利的因素之一。但遺憾的是,我國到現在為止,很多地區人群仍習慣并熱衷于食用精制小麥粉及其制品,并以這種不利于健康的不良口感習慣作為最高口感標準。甚至有相當多的糖尿病人寧愿犧牲健康以追求這種“精面粉”感官上的滿足。 誤解之七:控制數量最重要。針對糖尿病人的生理病理特點,為了達到食療的最佳效果,在不超出總熱量限制的前提下,應以改善和提高飲食的質量為主,控制數量為輔。改善糖尿病飲食質量必須掌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血糖指數要低(50%左右),糖供熱比值占食品總熱量的60%左右,熱量含量每百克約300千卡,含糖量約50%,營養素比普通飯更豐富、平衡,在不超出總熱量前提下,主食基本滿足一般食量病人的飽腹需要。這就要求食物品種要盡量多一些,主食主張采用多種谷類與多種豆類的混合成份。由于某一種谷類食物營養單一且血糖指數與含糖量較高,故不提供單獨食用,又因為精制小麥粉血糖指數及含糖量比全麥粉和任何一種谷類食物都明顯增加,而營養素卻大量丟失,不主張單一食用。因此,不但“吃糠咽菜”之饑餓療法和“飲食無需控制”的隨意飲食主張都是錯誤的,而且“六兩米面”之半饑餓主食方法也不完善,理應采用以“質控”為主,“量控”為輔,以提高和改善糖尿病飲食質量為核心的“質量控制”新方法。 看起來是夠復雜的,但為了治病還必須搞清楚。怎么辦好?糖尿病的綜合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到正規糖尿病專科診治是您較好的選擇。 不知以上回復對您是否有幫助? 祝您健康、長壽! 江蘇徐州 陶明春
2014-01-14 08: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異常導致的慢性疾病,它所導致的并發癥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損害,所以,在得病后,患者應積極接受正規的治療,同時,還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指導意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養成以下這些良好的習慣,這對于病情的控制是有益的:1、多運動獲益:在平時生活中要多多鍛煉,平時步行、多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機能的消耗,促進健康代謝。2、合理作息: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加大,應學會勞逸結合,合理排解壓力,張弛有度。3、放松情緒:緊張的壓力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受損,這樣就更容易引發疾病。4、注意監測:合理選擇血糖監測儀器,為監測提供有力保障。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證營養均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減少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如洋快餐類食品)的攝入,選擇適量蛋白、高纖維素的食品,合理攝取新鮮蔬菜、水果、瘦肉、脂類、魚類、雜糧,祝你身體健康!
2014-01-08 08: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濤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糖尿病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人應避免進食糖及含糖食物,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適量進食高纖維及淀粉質食物,進食要少食多餐。多吃苦瓜有好的輔助降血糖作用,苦瓜炒雞蛋、苦瓜炒肉片、涼拌都可以的。
2014-01-04 12: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風忠 護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手術室
-
您好,注意堅持適量運動鍛煉,合理用藥,定時檢測,當前醫學專家則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
2014-01-01 09: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