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桂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三級甲等
介入治療
-
坐起和睡醒時腳后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刺、跟骨滑囊炎、痛風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足底筋膜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導致足底筋膜過度拉伸和損傷。癥狀為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久坐后站立時明顯。治療可通過熱敷、伸展運動,藥物可選擇塞來昔布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 2.跟腱炎:跟腱反復受到牽拉引起。表現為足跟上方疼痛、腫脹。休息、冰敷、佩戴支具有助于緩解,藥物如美洛昔康分散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有一定效果。 3.骨刺:跟骨骨質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疼痛。治療以減少活動、物理治療為主,必要時使用依托考昔片等藥物。 4.跟骨滑囊炎:滑囊受到反復摩擦和壓迫產生炎癥。局部會有紅腫、疼痛。除休息外,可外用扶他林軟膏,口服洛索洛芬鈉片。 5.痛風: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跟骨部位。常有突然發作的劇痛,關節紅腫。治療需控制飲食,藥物可選用秋水仙堿片、別嘌醇片等。 出現腳后跟疼痛,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用藥需遵醫囑。
2024-12-18 04:1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這樣的情況考慮是骨刺引起的骨質增生患者注意事項(1)在急性期疼痛加重,要盡量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量,患者可適當臥床休息,通過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械性刺激,這不僅有效防止癥狀進一步加重,而且還能為炎癥的消散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要盡快用藥,采用外用藥控制病情的發展. (2)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癥的產生,還要避免過度勞累,因過勞會刺激關節及周圍組織再度炎變,而導致病情的復發.再者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鍛練,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如長期固定某一姿勢工作的患者,應注意在工間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 (3)骨質增生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為了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應進食高鈣食品,如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要補充鈣劑.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于減輕關節負重,有利本病的恢復.
2013-06-11 16: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病因要根據具體情況才能確定。一般的治療措施有以下幾方面:避免受涼,熱水泡腳,局部按摩、輕叩擊,口服鎮痛藥物及活血化瘀中成藥物,必要時局部藥物注射、小針刀松解或銀質針導熱治療等。
2013-06-08 16: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2013-06-05 16: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足跟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跟骨骨刺所致,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肥胖者。在人體的足跟部的皮里骨外,有一彈性脂肪墊,在雙腳負荷全身重量行走時,該墊起著緩沖的作用,使跟骨不直接撞擊地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此軟墊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而失去彈性作用。而體重的增加則使雙腳的負重加大,足底受力增加,時間長了便導致病理變化而形成了骨刺。在足跟稍一觸地走路之時,骨刺便刺激周圍組織的末梢神經,患者便產生了疼痛之感。醫治此病患者首先應減輕體重,使足底受力減少。急性疼痛期應減少站立及走路的時間,并可在足跟部加有彈性的柔軟鞋墊,以緩沖足跟受力的強度。患者可用一鈍頭器械刺激痛點或隨時自我按摩使之逐步形成新的保護墊,也可去醫院局部封閉治療,以消除局部炎性反應而達到止痛效果。癥狀嚴重骨刺巨大可采取手術切除根治。 預防方法:戶外活動。慢跑、散步、騎車、打乒乓球等,保持足跟部關節、韌帶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減輕擠壓。若將要參加較長距離的遠足,如旅游、爬山時,最好穿軟底、彈性較好的膠鞋或加厚鞋墊的布鞋。自我按摩。盤腿而坐,以手掌推腳底板,從跟部向趾骨方向推按,次數不限。滾法。腳踏圓棒,前后滾動,可改善足底血液循環,放松緊張、疲勞的跖肌組織。 自我治療方法:開洞法。在鞋墊或海棉鞋墊下與足跟疼痛相應部位剪成小洞,大小可隨疼痛范圍而定。加墊法。在足下疼痛部位的鞋墊下,用棉花、舊布等墊高0.5~1厘米,使跟下疼痛部位有持續擠壓、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無菌性炎癥吸收、擴散。蹬地法。用足跟用力蹬地,次數不限。 腳跟痛鞋作怪 據研究,腳跟痛主要是因為過多的壓力在行走活動的過程中集中于腳跟部位,導致骨頭、肌肉、肌腱、軟組織等部位受傷,轉變成紅腫熱痛等發炎的后遺癥。為什么這些壓力無法正常釋放呢?鞋子設計不佳、長期在堅硬地面行走或跑步、體重過重都是導致腳跟疼痛的原 因。 研究人員最近針對255位腳跟痛病人進行了3個月的研究,以了解相關治療對癥狀的改善狀況,結果發現矯正鞋、特制支撐腳弓設備、特制鞋墊這些設計,都有助于解除腳跟痛。研究人員表示,若讓病人長期接受相關治療,就應該選用止痛藥、復健治療及特制足部用具( 矯正鞋、特制支撐腳弓設備、特制鞋墊)等三合一的方式進行相關治療。 你現在又腳痛了嗎?請及時到醫院找醫生看一下,順便把厚底鞋、高跟鞋、尖頭皮鞋等不合腳的鞋子丟掉,并向醫師請教正確的走路姿勢,這才能讓你擺脫腳跟痛。 治腳跟痛 生白芍120克、生甘草3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濾取藥液內服。然后將藥渣倒入盆內,加入開水3000毫升,攪拌后,熏蒸患足,待水溫適宜時再泡洗患足至水涼。每日1次(用藥1劑)。
2013-06-03 16: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蘭芝 主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痛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征。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于“骨痹”范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為治療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2013-05-29 21: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