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斜頸的治療方法
醫(yī)生,您好!我的寶寶出生已56天了.在他十來天時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斜頸,并去醫(yī)院進行了確診.我對此事非常關心,經過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都建議先給寶寶進行按摩治療,所以在寶寶40天時我們在當?shù)卣伊艘晃会t(yī)生給他進行按摩.然而我們在本周一帶寶寶去南京兒童醫(yī)院時聽專家說叫我們不要再去按摩,說按摩沒有效果,叫我們在寶寶一歲半以后帶他來做手術治療.聽了那位醫(yī)生的話我現(xiàn)在很茫然,我不知道是繼續(xù)給寶寶進行按摩治療還是等到寶寶一歲半后做手術?望醫(yī)生能給指點一下.謝謝!(望文字解答)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y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先天性肌性斜頸還是中醫(yī)按摩治療好,手術弊大于利的。建議你還是堅持按摩治療的。
2016-03-11 16: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小兒斜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兒頭頸部先天性疾病,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shù)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愈.1.越早越好.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小寶寶出生以后,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他的頭總是偏向一側,必須看看他的頸部有無包塊.一旦是斜頸,不要驚慌,盡快去看醫(yī)生.早一天治療就增加一分治療成功的希望.2.局部進行藥物封閉.這對促進局部腫塊的吸收作用非常明顯,常選用強的松龍或透明質酸酶,加適量利多卡因進行局部封閉.由于是在頸部,注射時要十分小心.藥液要注射在腫塊中央,不能過深注射,以免注入血管內引起意外.如果注射過淺于皮下,除無作用外,還容易引起注射部位的感染.在開始時由于包塊質地硬,所以注射時阻力較大,應該緩慢推注.一般每周一次,大多數(shù)患兒一般用6次即可使腫塊逐漸消失.但有些對藥物不敏感者或治療時間較晚者,其效果可能不明顯.3.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腫塊反復按摩.4.持續(xù)反復轉頭,保持頭頸處在矯正位,這對治療非常重要.具體方法是: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時把患兒平放于床上,父母用雙手按住其頭,將其下頜轉向患側肩部(即頸部包塊處),轉過去之后停頓1分鐘左右,讓肌肉處于拉長伸展狀態(tài),然后再反復轉動.但在轉動的過程中,手法要輕柔,防止用暴力,防止損傷頸部肌肉甚至頸椎.可做2個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黃沙,用水淘洗干凈,放在太陽下暴曬或用鐵鍋加熱消毒.選擇雙層布縫制,直徑約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兒睡覺時將沙袋放置其頭部兩側,可固定其處于矯正位.此治療應該持續(xù)6個月以上.5.母親要根據不同的病變位置,選擇自己在喂奶和睡覺時的位置關系.比如說孩子是右側斜頸,就要在喂奶和睡覺時把孩子放于您的左側,反之亦然.這樣將有利于患兒矯正.另外,小兒斜頸應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1)先天性肌性斜頸.嬰兒早期發(fā)現(xiàn)頸部腫塊,很難預料腫塊是否能自行消散,可指導父母用手法牽伸鎖乳突肌,使頸部向對側傾斜(即推拿).也可以去醫(yī)院康復科做理療.還有些學者主張在局部腫塊內注射激素.小兒1~4歲適合手術松解,5歲以上手術松解效果差,并且面部的不對稱不容易糾正.(2)頸椎引起斜頸.除了松解胸鎖乳突肌外,應作頸椎畸形正術.(3)第一,二頸椎之間半脫位或齒狀突骨折.一般只做伸展位頭部牽引使椎體穩(wěn)定2~4周,絕大多數(shù)患兒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復.如果合并有炎癥者應加用抗菌素.少數(shù)保守治療無效的患兒應考慮手術方法.(4)眼科疾病,及時糾正斜視.(5)習慣性斜頸.排除以上各種原因后,應糾正不端正的姿勢,時間久后能自動糾正.應該告訴大家,任何方法都有成功或失敗的,如果保守療法失敗,應該選擇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年齡多在1歲左右,最好不要超過1歲半.手術也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2016-03-10 17: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先天性斜頸手術的操作過程是怎樣的? -
Q: 先天性斜頸手術的具體操作是怎樣的? -
Q: 怎樣準確判斷嬰幼兒是否有斜頸 -
Q: 寶寶斜頸是怎樣的一種病癥 -
Q: 寶寶斜頸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
Q: 斜頸應去醫(yī)院掛什么科 -
Q: 斜頸是否有自愈的可能? -
Q: 斜頸患者如何緩解?能否飲酒? -
Q: 嬰幼兒斜頸該如何處理 -
Q: 斜頸手術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斜頸? 斜頸可分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先天性骨性斜頸,前者是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的頭頸歪斜的先天性頸部畸形,相當多見;后者是因頸椎骨質發(fā)育畸形所致的斜頸,較少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