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細胞脂肪瘤術后兩年切除部位異常怎么辦
兩年前手術切除,病理診斷;表皮呈乳頭樣增生,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表皮突延長。真皮深處及皮下見瘤洋組織,大部分見梭型性組細胞呈波浪狀或平行排列,其間見團塊狀排列脂肪細胞,間質見粘液變性,診斷梭形細胞脂肪瘤,粘液性亞型。兩年后切除部位皮膚發紅呈乳頭樣增生。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梭形細胞脂肪瘤術后兩年切除部位皮膚發紅呈乳頭樣增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局部感染、瘢痕形成、腫瘤復發、術后護理不當、個體體質差異等。 1. 局部感染:細菌等病原體侵入手術部位,引發炎癥,導致皮膚發紅和增生。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藥物。 2. 瘢痕形成:手術創傷愈合過程中,膠原纖維過度增生形成瘢痕,可表現為皮膚發紅和增生??煽紤]激光治療、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等。 3. 腫瘤復發:雖然切除,但仍有殘留腫瘤細胞,導致復發。需進一步檢查評估,可能再次手術或結合放療、化療。 4. 術后護理不當:未保持局部清潔、過早刺激傷口等。應注意傷口護理,保持清潔干燥。 5. 個體體質差異:有些人屬于瘢痕體質或對創傷反應敏感,易出現此類情況。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術后要注意護理,遵循醫生的建議。
2025-02-11 05: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梭形細胞脂肪瘤術后兩年切除部位皮膚發紅呈乳頭樣增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局部感染、瘢痕形成、腫瘤復發、術后護理不當、個體體質差異等。 1. 局部感染:細菌等病原體侵入手術部位,引發炎癥,導致皮膚發紅和增生。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藥物。 2. 瘢痕形成:手術創傷愈合過程中,膠原纖維過度增生形成瘢痕,可表現為皮膚發紅和增生??煽紤]激光治療、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等。 3. 腫瘤復發:雖然切除,但仍有殘留腫瘤細胞,導致復發。需進一步檢查評估,可能再次手術或結合放療、化療。 4. 術后護理不當:未保持局部清潔、過早刺激傷口等。應注意傷口護理,保持清潔干燥。 5. 個體體質差異:有些人屬于瘢痕體質或對創傷反應敏感,易出現此類情況。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術后要注意護理,遵循醫生的建議。
2025-02-10 13: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應該手術治療,可以手術治療的,祝早日康復
2016-03-04 10: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根據您的描述,不能盲目判斷,需要做病變部位的病理學組織檢查,再作判斷呢
2016-03-04 09: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