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白內障手術后 5 天視力未改善,可能是術后炎癥未消退、人工晶體位置異常、存在眼底病變、術后恢復時間不足、手術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所致。 1. 術后炎癥未消退:手術會引起眼部炎癥反應,如果炎癥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影響視力恢復。此時通常需要使用抗炎藥物,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雙氯芬酸鈉滴眼液等。 2. 人工晶體位置異常:人工晶體位置發生偏移或脫位,會影響視力。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必要時通過手術調整晶體位置。 3. 存在眼底病變:如果患者本身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等眼底疾病,會影響術后視力。針對不同的眼底病變,治療方法各異,如激光治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等。 4. 術后恢復時間不足:術后視力恢復需要一定時間,短期內視力可能還未明顯改善。應保持耐心,注意眼部護理。 5. 手術效果不理想:極少數情況下,手術可能未能完全解決白內障問題。需要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手術。 總之,白內障手術后視力未改善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2-10 11:2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好,您母親行白內障手術后5天仍沒有恢復視力,可能其眼部病變不止是晶狀體本身.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除晶狀體混濁外,您母親可能還合并其他眼部異常,如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等等,需要經過醫生的檢查后方能得出結論.
2016-03-03 02: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可能手術不是很成功或是病因不在此.建議再去做個詳細的檢查,找到真正的病因,然后按醫囑進行治療,或許還有提高視力.
2016-03-02 21: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 白內障是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人眼中有一個組織叫做晶狀體,正常情況下它是透明的,光線通過它及一些屈光間質到達視網膜,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體.一旦晶狀體由于某些原因發生混濁就會影響視網膜成像,使人看不清東西.也就是說,晶狀體混濁導致視力下降就是白內障.你好術后注意事項 1.白內障手術后,剛開始時患者可能不適應強烈光線,也要避免灰塵,1.可以戴墨鏡遮擋強光和灰塵. 2.應該按照醫生囑咐按時滴用眼藥. 3.盡量避免揉眼或碰撞眼睛和頭部. 4.外出時交通工具平穩安全. 5.睡眠不向術眼側臥,兩周內勿過度低頭,不參加動作幅度大的運動. 6.術后短時間內不喝酒及不吃辛辣食物,一周內洗頭,洗澡,洗臉時要避免臟水入眼.(臟水是指眼藥水以外的一切液體)
2016-03-02 19: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從照相機的鏡頭說起 眼睛猶如一架高度自動控制的照相機,晶狀體等于照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好比照相機里的感光底片.晶狀體可聚光變焦,使平行光線(5米以外)進入眼內正好聚焦于視網膜的黃斑中心凹上,人就可以看見物體.黃斑是視力最敏感的區域.由此可知,一個完整透明的“鏡頭”,一個高度敏感的“感光底片”,是視覺器官的關鍵“零件”.當然,連接視神經的視網膜上視細胞和神經纖維以及直達視中樞的神經通道完好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當晶狀體隨年齡增長,或外傷等原因發生混濁時,就叫白內障.白內障分老年性,外傷性,繼發性和先天性等4種常見類型.老年性白內障是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若病人視力低下,影響生活質量,就應手術治療,這是該病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手術效果與疾病性質有關 一般來說,術后視力提高是肯定的.如果手術成功,但視力提高不理想時,往往是眼睛本身有問題,要客觀分析.老年性白內障是晶狀體老化現象,手術效果比較好.外傷性白內障因嬌嫩的眼球受過傷,手術效果取決于眼球受損傷的程度,這點也不難理解.繼發性白內障,是有全身疾病或其他眼病而并發白內障,諸如糖尿病,高度近視眼,青光眼等,這類白內障術后反應尤為嚴重,同時還可能伴有眼底病變存在,如視網膜出血,滲出,變性或視神經萎縮等.由于混濁的晶狀體擋住視線,眼底病變程度難以估計,術前雖可做一些視網膜電生理檢查,但因晶狀體渾濁往往影響檢查效果,故僅供臨床參考.此外,老年人視覺功能退行性改變,尤為突出的是與年齡有關的老年性黃斑變性,不僅視力隨之下降,還可能出現視物彎曲變形.眾所周知,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多見于老年人,當這些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導致視網膜一系列病變,如血管阻塞,水腫,出血,滲出,視網膜萎縮,變性,脫離,出現形形色色的視覺功能障礙.這種現象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即使不做手術也可能發生,若都歸罪于手術似乎不公平.因為,手術只能把混濁不清的“鏡頭”換掉,安裝一只新的“鏡頭”,而目前對“感光底片”還不能更換.因而,這類病人看物體仍是模糊不清的.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白內障手術是成功的,而術后視力恢復不讓人滿意,就是由于只換“鏡頭”,而無法換“底片”.還應認識到同齡人,同樣的病情,同樣的治療,結果可能不一樣,因為個體差異很大,所以不可攀比.先天性白內障應早開刀,使眼球“享受” 應有的光線刺激,這樣手術效果好.因為2~3歲是人的一生中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如應享有的光線刺激的“權利”被剝奪了,就會形成視覺剝奪性弱視,再手術視力也難以提高,只能抱憾終生. 此外,斜視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參差性等弱視眼的白內障,術后視力提高也可能不理想.因為,在13歲以前,眼睛到大腦視覺中樞的神經通路已基本發育完善,弱視如在這時沒有得到正規的矯治,以后提高視力的希望就比較小了.術前醫生應讓病人及家屬了解這些情況.當然,病人及家屬應提供詳實的病史.,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與年齡老化,紫外線長期過度照射,遺傳因素,營養不良等有關.在我國經調查證實,高原地區以及陽光輻射較多的地區,白內障的發病率相對增高.這是因為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可影響晶狀體的氧化——還原過程,使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混濁形成白內障.另外,臨床上常見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內障.這些問題都應該注意,祝您的母親身體健康,早日康復!
2016-03-02 15: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