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子俊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臟的大小做彩超是最直觀的。屬于消化系統肝、膽、胰、脾的一項,需要空腹。正常值:厚徑小于40mm(男)38mm(女),長徑小于120mm,肋緣下0mm。當然,脾臟的大小也是有個體差異的。人長得又高又壯,他脾臟就大一些,又小又瘦,脾臟就相對小一些。要結合臨床的其他表現來綜合考慮。
2018-11-29 09: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脾臟厚度通過肋間斜切面顯示脾門及脾靜脈,測量脾門至脾對側緣的徑線,即為脾厚度,正常值范圍為3~4cm。個別可稍厚,但不超過4.5cm。
2016-03-02 14: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復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絡,聯系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人體內臟器官之間,不但有結構上的某種聯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聯系,相互協調的.某一生理活動的完成,往往有多臟器的參與,而一個臟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內臟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系是人體內臟生理活動的整體性的表現.因此內臟發生病變后也可以相互影響.目前,我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臟與臟的關系,和臟與腑的關系..心與小腸:經絡相通,互為表里.心經有熱可出現口舌糜爛.苦心經移熱于小腸,則可兼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等癥.2.肝與膽:膽寄于肝,臟腑相聯,經絡相通,構成表里.膽汁來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會影響到膽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膽汁的排泄失常,又會影響到肝.故肝膽癥候往往同時并見,如黃疽,脅痛,口苦,眩暈等.3.脾與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為胃行其津液,主運化.二者燥濕相濟,升降協調,胃納脾化,互相為用,構成了既對立義統一的矛盾運動,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轉輸的任務.胃氣以下行為順,胃氣和降,則水谷得以下行.脾氣以上行為順,脾氣上升,精微物質得以上輸.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易現呢逆,嘔吐等癥.脾氣不升,反而下陷,易現久泄,脫肛,子宮下脫等癥.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在臨證時常脾胃并論,在治療上多脾胃并治.4.肺與大腸:經絡相連,互為表里.若肺氣肅降,則大腸氣機得以通暢,以發揮其傳導功能.反之,若大腸保持其傳導通暢,則肺氣才能清肅下降.例如:肺氣蠻滯,失其肅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腸傳導阻滯,出現大便秘結.反之,大腸傳導阻滯,又可引起肺肅降失常,出現氣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療上肺有實熱,可瀉大腸,使熱從大腸下泄.反之,大腸阻滯,又可宣通肺氣,以疏利大腸的氣機.5.腎與膀骯:經絡相通,互為表里.在生理上一為水臟,一為水腑,共同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以腎為主).腎陽蒸化,使水液下滲膀骯,膀骯又借腎陽的作用,通過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腎陽不足,可影響膀骯功能減弱而出現小便頻數或遺尿;膀骯濕熱,又可影響腎臟而出現腰痛,尿血等.6.心包與三焦:經絡相通,互為表里.例如,臨床上熱病中的濕熱合邪,稽留三焦,出現胸悶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氣分.如果未能制止其發展,溫熱病邪,便由氣分入營分,由三焦內陷心包,而出現昏迷,譫語等癥.
2016-03-02 07: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脾臟長度通過脾臟肋間斜切面上測量,由脾下極最低點到上極最高點間的距離,即為脾臟長度,正常值范圍為8~12cm。
2016-03-01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