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母乳性黃疸如何治療?
前天孩子去了一趟外婆家,回來發現黃疸又高了,醫生說是母乳性黃疸,停了三天母乳改吃奶粉可還沒見好轉,我母親很是著急!!請問醫生要吃退黃的藥嗎?還是要等多少天才能退?請問還要注意什么其他的事項。可以喝葡萄糖水嗎?奶粉應該沖濃些還是淡些。補充問題1:(2011-06-1116:17:23)請問喝了奶粉他的大便怎么會是小陀小陀的,這樣是上火嗎?補充問題2:(2011-06-1210:35:33)測量了.總平均是11點.請問這樣算是病理性黃疸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劍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中心-小兒專科
-
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百分之三十左右。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因為新生兒紅細胞代謝周期短,膽紅素產生多,肝臟排解膽紅素的能力又弱,導致了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累積,遂產生了大部分寶寶都會有的黃疸現象;病理性黃疸是由于母嬰血型不合、病毒感染、肝膽疾病等產生的黃疸。
2019-12-15 12:2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疾病病癥 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由于母乳中含有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增多,從而抑制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鍵,使結合膽紅素又轉化為非結合膽紅素,而易在小腸被重吸收,從而增加了腸--肝循環,結果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而出現黃疸.
2016-03-02 00: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1.藍光照射2.用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劑量:5-6mg/kg/日光照治療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如果超過一個月還未消退可去醫院復查。另外,平時多觀察如果BB臉部以下,如也開始變黃變深了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2016-03-01 22: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新生兒由于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壽命短,易被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為: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之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喂母乳后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癥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于膽紅素的排泄.
2016-03-01 15: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母乳性黃疸治療一,首先肯定要暫停母乳喂養,一般改為人工喂奶3天.母乳性黃疸治療二,控制人工喂奶量,一般以150ml/kg.d單位計算.母乳性黃疸治療三,需要用吸奶器將母乳從母親體內吸出,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母乳性黃疸治療四,注意為嬰兒保暖,并增加增加嬰兒的大便次數.
2016-03-01 14: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提到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可能不會陌生,即在寶寶出生后2-3天,發現眼睛的鞏膜還有黏膜皮膚染成黃色,4-6天達高峰,7-8天消失.這種現象是因為新生寶寶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血內膽紅素水平升高所致,是一種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 與母乳喂養有關的黃疸,臨床上又分為兩類: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前者也稱為早發型黃疸,出現于生后3-4天,持續時間不超過10天,常常與生理性黃疸相平行,但血中膽紅素水平略高于生理性黃疸.主要是哺乳不足,胎糞排出延遲,肝腸循環增加等原因引起.如果能作到早期開奶,不限制次數地按需喂奶,使母乳充足;另外促進并協助胎糞排出,就可以預防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也稱為遲發性黃疸,有專家報道,其發生率為1/200.多見于足月新生兒,黃疸出現于生后第7天左右,其發生可能與母乳中存在某些物質有關.比如,B葡萄糖酰酸酶,它能分裂腸道內的結合膽紅素,增加膽紅素的腸肝循環,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引發母乳性黃疸.鑒別是否是母乳性黃疸,首先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黃疸的病癥,比如溶血,感染,肝膽疾病等.若疑診為母乳性黃疸,治療方法為:可以暫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如果血膽紅素大于17mg/dI,可以加蘭光治療.經過這樣的處理,血膽紅素明顯下降,則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大.可在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后重新母乳喂養,一般來說,血膽紅素水平不會再升高.提到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可能不會陌生,即在寶寶出生后2-3天,發現眼睛的鞏膜還有黏膜皮膚染成黃色,4-6天達高峰,7-8天消失.這種現象是因為新生寶寶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血內膽紅素水平升高所致,是一種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 與母乳喂養有關的黃疸,臨床上又分為兩類: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前者也稱為早發型黃疸,出現于生后3-4天,持續時間不超過10天,常常與生理性黃疸相平行,但血中膽紅素水平略高于生理性黃疸.主要是哺乳不足,胎糞排出延遲,肝腸循環增加等原因引起.如果能作到早期開奶,不限制次數地按需喂奶,使母乳充足;另外促進并協助胎糞排出,就可以預防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也稱為遲發性黃疸,有專家報道,其發生率為1/200.多見于足月新生兒,黃疸出現于生后第7天左右,其發生可能與母乳中存在某些物質有關.比如,B葡萄糖酰酸酶,它能分裂腸道內的結合膽紅素,增加膽紅素的腸肝循環,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引發母乳性黃疸.鑒別是否是母乳性黃疸,首先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黃疸的病癥,比如溶血,感染,肝膽疾病等.若疑診為母乳性黃疸,治療方法為:可以暫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如果血膽紅素大于17mg/dI,可以加蘭光治療.經過這樣的處理,血膽紅素明顯下降,則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大.可在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后重新母乳喂養,一般來說,血膽紅素水平不會再升高.提到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可能不會陌生,即在寶寶出生后2-3天,發現眼睛的鞏膜還有黏膜皮膚染成黃色,4-6天達高峰,7-8天消失.這種現象是因為新生寶寶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血內膽紅素水平升高所致,是一種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 與母乳喂養有關的黃疸,臨床上又分為兩類: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前者也稱為早發型黃疸,出現于生后3-4天,持續時間不超過10天,常常與生理性黃疸相平行,但血中膽紅素水平略高于生理性黃疸.主要是哺乳不足,胎糞排出延遲,肝腸循環增加等原因引起.如果能作到早期開奶,不限制次數地按需喂奶,使母乳充足;另外促進并協助胎糞排出,就可以預防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也稱為遲發性黃疸,有專家報道,其發生率為1/200.多見于足月新生兒,黃疸出現于生后第7天左右,其發生可能與母乳中存在某些物質有關.比如,B葡萄糖酰酸酶,它能分裂腸道內的結合膽紅素,增加膽紅素的腸肝循環,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引發母乳性黃疸.鑒別是否是母乳性黃疸,首先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黃疸的病癥,比如溶血,感染,肝膽疾病等.若疑診為母乳性黃疸,治療方法為:可以暫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如果血膽紅素大于17mg/dI,可以加蘭光治療.經過這樣的處理,血膽紅素明顯下降,則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大.可在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后重新母乳喂養,一般來說,血膽紅素水平不會再升高.
2016-03-01 11: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