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腸道寄生蟲感染的臨床癥狀多樣,包括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肛門瘙癢等。 1. 腹痛:寄生蟲在腸道內活動,可能刺激腸壁導致陣發性或持續性的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臍周。 2. 腹瀉:寄生蟲可影響腸道正常功能,引起腸道蠕動加快,出現腹瀉,糞便性狀可能改變。 3. 消化不良: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營養不良:寄生蟲奪取人體營養,導致患者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等癥狀。 5. 肛門瘙癢:如蟯蟲感染,夜間雌蟲爬出肛門產卵,會引起肛門周圍及會陰部瘙癢。 6. 其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失眠等。 總之,腸道寄生蟲感染的癥狀因寄生蟲種類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糞便檢查等明確診斷,并遵醫囑進行治療。可選用阿苯達唑、甲苯咪唑、吡喹酮等藥物驅蟲。同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預防感染。
2025-02-07 01: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腸寄生蟲除了引發腹痛等癥狀,造成患兒營養不良以外,還可能阻塞小腸或進入膽道,肝臟,引起更嚴重的并發癥. 腸寄生蟲病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國際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估計,僅蛔蟲病,全球的患者就約有13億人,其中兒童占了大多數.腸寄生蟲除了引發腹痛等癥狀,造成患兒營養不良以外,還可能阻塞小腸或進入膽道,肝臟,引起更嚴重的并發癥…… 夏季,人們常進食生蔬菜和瓜果.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清洗,消毒,果菜上面難免帶有蟲卵,感染寄生蟲卵的機會較多,而孩子更易受到蟲害.到了秋季,幼蟲長為成蟲,都集中在小腸內,此時服用驅蟲藥,可謂是“打個正著”. 怎樣使用驅蟲藥才能既驅走蟲子,又不會因為藥物副作用損害孩子的健康呢?注意以下4點常被忽視的問題就可做到: 1,驅蟲藥宜空腹服用驅蟲藥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覺前服用,或于服藥前一日給導瀉劑,以清除腸道內的食物殘渣,使驅蟲藥能與蟲體充分接觸.空腹時服用,藥物在腸道內的濃度高,可以提高殺蟲效果.此外,服用驅蟲藥后,應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蘋果等,以利于蟲體排出.左旋咪唑類殺蟲藥服用時可用糖水送下,不僅可以改善口感,也可以增加療效. 2,驅蟲藥不宜常服有的家長看自己的孩子身體瘦弱,吃東西不香,就給孩子吃驅蟲藥.一旦真打出幾條蟲子,便視為法寶,隔三差五就給孩子吃兩片,打打蟲子.殊不知驅蟲藥也和其他藥物一樣,常服或服用過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很多驅蟲藥具有糖果的外觀和口感,可它是藥不是糖,一定要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服藥,不要因孩子臉上有“蟲斑”,“晚上咬牙齒”,經常“腹痛”等癥狀就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驅蟲藥.實際上,這些我們通常認為是感染蛔蟲的“證據”,不一定都和腸蟲有關. 比如: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民間認為此斑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蟲寄生的標志,故有“蟲斑”之稱.其實,“蟲斑”是一種皮膚病,謂之單純糠疹,源于維生素缺乏.而晚上咬牙齒可能和晚餐過飽或臨睡前吃東西有關,也不是“有蟲”的標志.經常腹痛則原因更多,比如保暖不當引起的腸痙攣等. 3,服藥后不會立即排蟲有的人服藥后一天,就急于檢查糞便,若沒找到蟲體,便認為藥效不佳或劑量不夠.這種錯誤觀念源于使用傳統驅蟲藥.傳統的驅蟲藥毒性較強,不宜在體內久留,因此與瀉藥組成復方制劑.這樣,驅蟲藥將蟲體麻痹后,借助瀉藥及腸蠕動將蟲體迅速排出體外.而新型驅蟲藥的藥理機制為抑制寄生蟲對葡萄糖的吸收,使蟲體糖原耗竭,寄生蟲無法生存和繁殖.正是由于這種獨特的殺蟲機制,使得服藥后2~4天才有蟲體排出.所以,服藥后還要耐心等上2~3天,才能看到“戰果”. 4,兩歲以下兒童慎服驅蟲藥兩歲以下的兒童,肝臟發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數驅蟲藥中都含有影響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會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損害,引起轉氨酶升高和厭食癥.如果必須服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且應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兩歲以下兒童防治腸道寄生蟲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衛生,切斷接觸蟲卵的來源.孕婦如需要驅蟲,應與醫生聯系,盡量避免服用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驅蟲藥,如左旋咪唑(驅蟲速,驅鉤蛔,腸蟲凈都含左旋咪唑)和甲苯咪唑(安樂士,驅蟲康,一片靈都含甲苯咪唑),而應改服較為安全的丙氧咪唑. 當然,再好的驅蟲藥也不如從一開始就預防寄生蟲的入侵.平時應搞好周圍的環境衛生,保證水源和食物不受污染;從小養成常剪指甲,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水果應盡量削皮或用流動水徹底洗凈后才吃.
2016-02-29 02: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