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鼻咽癌眼部病變的檢查項目較多,包括眼部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特殊檢查等。 1.眼部常規檢查:如視力檢查、眼壓測量、眼底檢查等,以評估眼部的基本功能和結構。 2.影像學檢查:包括 CT 掃描、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3.實驗室檢查:例如血常規、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 4.病理檢查:對可疑病變組織進行活檢,明確病變性質。 5.特殊檢查:如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了解視網膜和脈絡膜的血液循環情況。 通過綜合運用這些檢查方法,能夠更準確地診斷鼻咽癌眼部病變,為后續的治療提供依據。建議患者前往正規醫院,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檢查和治療。
2025-01-23 12: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鼻咽癌的眼部病變有可能需要做以下檢查,僅供參考: 進行EB病毒相關抗體的檢查可以了解疾病發生及發展狀況。 1.鼻咽部檢查鼻咽癌早期缺乏臨床癥狀,不易發現。當發生頸淋巴結腫大、伴有耳、鼻、眼癥狀時,應及時檢查鼻咽部。鼻咽部可發現黏膜肥厚、粗糙,菜花樣、結節狀或球形腫物。應取活體組織檢查,如未發現癌細胞,需多處、多次活檢。 2.X線檢查鼻咽側位片,見頂后壁軟組織彌漫增厚或局部突出。顱底位片,若顱底骨質受侵犯,見邊緣不規則的溶骨性缺損或孔道擴大。 3.CT掃描分辨率高,能清楚地顯示軟組織密度的腫塊影及骨質破壞區,鼻咽旁各間隙病變的范圍(圖3)。眼眶、各鼻竇、翼腭窩和海綿竇受累的情況(圖4)。CT檢查對放射治療的設計、手術方式選擇和隨訪觀察意義重大,應作為常規檢查。 4.組織病理學檢查在有腫塊處或懷疑有腫瘤區咬取組織,受累淋巴結也應取出進行病理學診斷。鱗狀細胞癌胞體大,細胞間橋可見,故細胞邊界清楚。胞質多,嗜酸性,部分角化;核明顯,染色深,核異形性大,核分裂可見。在癌巢中心部分細胞角化,形成角化珠。根據角化程度或角化珠多少以及細胞間橋的數量可將鱗狀細胞癌分為高度、中度和低分化3類。鼻咽、口咽鱗狀細胞癌的特殊類型為淋巴上皮瘤(lymphoepithelioma),分化差,甚至在原發灶以前可能已侵犯眼眶,發生淋巴轉移。有時原發灶很小,定位活檢困難,多數盲目活檢可能揭示原發灶。1/3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顱底破壞,多數腦神經受損,最先為展神經損害,以后其他神經癱瘓。淋巴上皮瘤又分為兩個亞型: (1)Regaud型:細胞大、分化差,核呈圓形或橢圓形,空泡狀,核分裂多的癌細胞呈條索或小梁狀分布在豐富的淋巴基質中。 (2)Schmincke型:類似于網狀細胞退行性變的癌細胞,呈小巢或團狀分散在淋巴基質中。 這兩型缺乏角化,故診斷困難。但電子顯微鏡見細胞質內有張力原絲和細胞間橋粒連接,Keratin染色陽性可證實來自上皮。
2016-02-20 19: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能確診的話,一般需要1ct或磁共震片子2活檢了符合癌癥根據你的描述“然后做了鼻咽纖維鏡和活檢,沒有問題”有可能醫生取樣不是很恰當,或者沒有癌既然不放心。建議去拍個調強ct。越快越好,無需間隔時間治療后結合人參皂苷RH2,可以很好的增效減毒,縮短愈后周期。
2016-02-20 1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發病與種族易感性、病毒和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有關。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多屬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5%~26%。早期發生頸淋巴結轉移及腦神經侵犯,晚期可有遠處轉移。在北美洲國家少見,但在東方國家是一種最常見的癌癥。移居北美的中國人較北美土著人更常見。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較其父輩發病率稍低。EB病毒在鼻咽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男性多于女性,為2~3:1。好發年齡為40~49歲,發病率在2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上升,50歲以后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鼻咽癌發病率以廣東最高,次為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