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可雷 醫師
威縣中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手足口病在 5 歲以下兒童中較為常見,尤其是 3 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更高。這主要與兒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衛生習慣較差、活動范圍集中、易交叉感染以及接觸病毒機會多等因素有關。 1. 免疫功能:兒童年齡越小,免疫系統發育越不成熟,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2. 衛生習慣:低齡兒童往往還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勤洗手,容易通過接觸攜帶病毒。 3. 活動范圍:3 歲以下兒童多在托兒所、幼兒園等集體環境,人員密集,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4. 接觸病毒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用手觸摸各種物品,又常把手放進嘴里,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5. 家庭傳播:如果家庭成員攜帶病毒,也容易傳染給孩子。 總之,5 歲以下尤其是 3 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的高發人群。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加強防護,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
2025-01-20 12: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情分析: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2016-02-17 17: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主要侵犯對象為4歲以下幼兒,發病率可高達14.23~32.85‰.家庭接觸發病,二代發病率約30%,12歲以下兒童可高達77%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夏季和早秋較為常見,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從感染到出現癥狀,即潛伏期通常是3至6天。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并常伴咽痛;發熱1至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至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有的病人僅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由腸道病毒引起,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或腸道病毒71型。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016-02-17 09: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2歲以內患兒多見。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癥狀。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后不留痕跡。手、足、口病損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現。水泡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2016-02-17 07: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手足口病是腸道傳染病,尤以5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
2016-02-17 04: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