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肝硬化晚期伴肝豆狀核變性和腦萎縮是較為復雜的疾病,治療涉及多方面,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康復訓練、定期檢查、心理支持等。 1.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青霉胺、二巰丁二酸膠囊、依地酸二鈣鈉等,用于促進銅排出。同時,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對控制肝硬化病情有一定作用,但用藥需遵醫囑。 2. 飲食調整:限制含銅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堅果、豆類等,增加優質蛋白、新鮮蔬果的攝入。 3. 康復訓練:針對腦萎縮進行認知訓練、肢體功能訓練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 4. 定期檢查:包括肝功能、銅代謝指標、腦部影像學檢查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 心理支持:患者可能因病情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心理疏導和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總之,對于肝硬化晚期伴肝豆狀核變性和腦萎縮的患者,綜合治療和長期管理至關重要。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治療,改善生活質量。
2025-01-19 13: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于大腦萎縮,建議患者采取物理加中醫的治療方法,通過把傳統中醫學與現代西方腦細胞科技完美結合,治療方針制定康復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案。
2016-02-16 05: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HLD)由Wilson(19l2)首報,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以豆狀核、肝、腎和角膜銅沉積表現的各種 異常為特征。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錐體外系癥狀、肝硬化、精神癥狀、腎功能損害及角膜色素環(Kayser-Fleischer ring,K-F環)。發病率各國報道不一,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約為15~30/100萬。基因頻率約0.003~0.007,雜合子頻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國尚無流行病學的大宗資料報告,根據廣州中山一院神經科1981~1991年神經遺傳專科門診957例初診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單基因遺傳病的第2位,可見本病在我國并不少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