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心肌炎
我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治療一個星期出院,休息二十天能否干活?我睡眠不好胸悶氣短已有十年左右,這種病是不是可能十年前我就得了,只不過是沒發現而已?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癥.該炎癥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數可完全恢復正常,很少發生猝死,一些慢性發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變為心肌病少數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過預防接種而達到預防的目的.心肌炎的治療針對兩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癥.對原發病毒感染,近年來提出用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劑預防和治療心肌炎.一些中草藥如板藍根,連翹,大青葉,虎杖等初步實驗研究認為可能對病毒感染有效.心肌炎患者應臥床休息,進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心力衰竭應及時控制,但應用洋地黃類藥時須謹慎,從小劑量開始,擴血管藥和利尿藥也可應用.早搏頻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藥.如因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快速室性心律或竇房結損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壓,則需用電起搏或電復律,多數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借起搏器渡過急性期后得到恢復.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可使嚴重心肌炎的心力衰竭好轉,嚴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減輕或消除,其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心肌炎的炎癥和水腫,消除變態反應,減輕毒素的作用.實驗中激素抑制干擾素的合成和釋放,加速病毒增殖,引起感染加重,故目前認為一般患者不必應用,尤其是發病最初10天內.但臨床實踐證明,對重癥患者,激素仍宜應用,以渡過危重時期.對經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者,或免疫反應強烈者,在發病后10天至1月內,也可考慮應用激素.對一般心肌炎患者,應用激素,環孢素等作免疫抑制治療未證明有益.促進心肌代謝的藥物,如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環化腺苷酸,細胞色素C等在治療中可能有輔助作用,一般可選用三磷酸腺苷10~20mg,或輔酶A50u,或肌苷200~400mg,或環化腺苷酸20~40mg,或細胞色素C15mg肌肉注射,2~3次/d.近年來輔酶Q10也用于治療心肌炎,口服20~60mg3次/d.提高免疫功能的藥,近年來發現黃芪對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心功能有益,口服或注射均可,也可用免疫核糖核酸每周皮注射6mg或胸腺素10mg,每天一次肌注,也可用轉移因子,干擾素治療.生活護理.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后痊愈,不遺留任何癥狀或體征.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后病情趨地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動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歷久不變,大致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成為后遺癥.還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癥持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發癥.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據當前認識與已有證據,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
2016-01-27 12: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及時發現積極對癥治療一般可以有效控制的
2016-01-27 04: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這些藥應該有效,可以服用幾天觀察
2016-01-27 02: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心肌炎的治療,急性期建議靜點極化液等一到兩周,臥床休息1-3個月,口服藥物3個月到半年,限制運動一年左右.藥物可以應用榮心丸,輔酶Q10,果糖,維生素C等.心肌炎的治療要有信心絕大部分心肌炎患者都可以痊愈,部分會遺留后遺癥,只有很少的患者發展為慢性或者擴張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一種與病毒感染有關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癥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炎。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發現多種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是遍及全球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本病雖無特效療法,但多數病人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及對癥治療后能自行愈,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1.充分休息、防止過度勞累本病一經確診,應立即臥床休息,休息的目的是減輕心臟負擔,防止心臟擴大,如果心臟已擴大,經嚴格臥床休息一段較長時間后,大多數能回縮,早期不重視臥床休息,可能導致心臟進行性擴大和帶來后遺癥,反而得不償失。過度勞累一方面增加心臟負荷,另一方面可誘發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臥床休息應延長到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一般需3個月左右,心臟已擴大或曾經出現過心功能不全者應延長至半年,直至心臟不再縮小,心功能不全癥狀消失后,在密切觀察下逐漸增加活動量,恢復期仍應適當限制活動3~6個月。 2.藥物治療 (1)應用改善心肌細胞營養與代謝藥物:該類藥物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輔酶A50~100U或肌苷200~400mg,每天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1~2次;細胞色素C15~30mg,每天靜脈注射1~2次,該藥應先皮試,無過敏者才能注射。三磷腺苷(ATP)或三磷酸胞苷(CTP)20~40mg肌內注射,1~2次/d,前者尚有口服或靜脈制劑,劑量相同。輔酶Q每天口服30~60mg或肌內注射及靜脈注射l0mg,2次/d。晚近尚有人提出對于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特別是并發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可應用1,6-二磷酸果糖(FDP)5g靜脈滴注,1~2次/d,可能有效。一般情況下,上述藥物視病情可適當搭配或聯合應用2~3種即可,10~14天為1療程。此外,極化液(GIK)療法:氯化鉀1~1.5g、普通胰島素8~12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1次/d,尤其適用于頻發室性期前收縮者,晚近提出在極化液基礎上再加人25%硫酸鎂5~10ml,對快速性心律失常療效更佳,7~14天為1療程。大劑量維生素C,每天靜脈滴注5~15g,丹參酮注射液40~80mg分2次加于50%葡萄糖液20ml內靜脈注射或稀釋后靜脈滴注,連用2周也有一定療效。
2016-01-26 21: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