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溶血病是由于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兒溶血病也很常見常見的溶血病根據血型系統的不同可分為RH溶血病和ABO溶血病等一般來說ABO溶血踩較多見且發病輕預后好治療也較容易RH溶血病較為少見而嚴重大多發生在父親是RH陽性而母親為RH陰性的孩子身上但RH陽性母親分娩的孩子也同樣可得病只是血型類別不同非D抗原而已RH系統中D抗原較強它的第一胎因抗體濃度不高或尚未產生故發病甚少如過去有過受血史、流產史則第一胎也可發病建議一旦得病就要積極治療首先可采用光療加藥物必要時進行換血治療對于有過流產、死胎史的RH系統嚴重病例可采用孕期服藥和置換血漿療法以減少抗體濃度對胎兒的威脅一旦胎兒成熟宜及時進行引產近年利用被動免疫學說制成和試用了抗D丙種球蛋白對RH陰性母親第一胎生RH陽性新生兒后即給予肌肉注射可預防下一胎嬰兒不得此病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飲食均勻注意定時補充水分保證睡眠按時休息最后衷心祝愿您合家幸福早日康復天天快樂
2016-01-21 19: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病情分析:如果母親與孩子的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寶寶的身體從而使“戰場”轉移到寶寶的身體里引起新生兒溶血病。母親為O型血父親為非O型血時母親應該進行血清抗體效價檢測。如果產前血清Ig效價檢查結果≥1:64則發生ABO溶血病的可能性較大。Rh溶血病一般第一胎不發病隨懷孕次數增多發病幾率也大大增加。所以對懷孕次數較多、年齡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Rh血型孕婦也應進行血清學檢查。一旦血清學檢查證實有發生溶血病的可能準媽媽在整個孕期應定期檢查進行產前預防性綜合治療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溶血病的發病率。
2016-01-21 18: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本病主要是母嬰間血型不合而產生同族血型免疫反應的遺傳性疾病胎兒由父母新方面遺傳來的顯性抗原恰為母親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體產生免疫抗體通過胎盤絨毛膜進入胎兒血循環與胎兒紅細胞凝集、使之破壞而出現溶血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和生后短時間內出現進行性重度黃疸甚至發生膽紅素腦病ABO溶血病患兒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貧血臨床癥狀輕重差別很大輕者常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似嚴重者可有明顯的癥狀新生兒出生后要嚴密觀察黃疸出現時間一般第2~3天嚴重者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并要注意黃疸加深速度如膽紅素濃度過高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以后影響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療
2016-01-21 17: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如果母親與孩子的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寶寶的身體,從而使“戰場”轉移到寶寶的身體里,引起新生兒溶血病。母親為O型血,父親為非O型血時,母親應該進行血清抗體效價檢測。如果產前血清Ig效價檢查結果≥1:64,則發生ABO溶血病的可能性較大。Rh溶血病一般第一胎不發病,隨懷孕次數增多,發病幾率也大大增加。所以,對懷孕次數較多、年齡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Rh血型孕婦也應進行血清學檢查。一旦血清學檢查證實有發生溶血病的可能,準媽媽在整個孕期應定期檢查,進行產前預防性綜合治療,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溶血病的發病率。
2016-01-21 13: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唐義 主治醫師
興安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如果母親與孩子的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寶寶的身體從而使“戰場轉移到寶寶的身體里引起新生兒溶血病母親為O型血父親為非O型血時母親應該進行血清抗體效價檢測如果產前血清Ig效價檢查結果≥1:64則發生ABO溶血病的可能性較大Rh溶血病一般第一胎不發病隨懷孕次數增多發病幾率也大大增加所以對懷孕次數較多、年齡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Rh血型孕婦也應進行血清學檢查一旦血清學檢查證實有發生溶血病的可能準媽媽在整個孕期應定期檢查進行產前預防性綜合治療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溶血病的發病率
2016-01-21 09:3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發現的人類26個血型系統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為最常見,其次為Rh血型系統。上海1959~1977年18年內共檢測835例新生兒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l例(0.1%)。是由父親遺傳而母親所不具有的顯性胎兒打細胞血型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當不完全抗體(IgG)進入胎兒血循環后,與紅細胞的相應抗原結合(致敏紅細胞),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被破壞,引起溶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