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可能屬于體質性的癥狀,一般情況下建議及時看醫生檢查,如可以結合休息保養,繼續補血治療試試啊。
2016-01-20 16: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MDS具有較高向AML轉化的風險,治療難度較大。目前盡管治療方法很多,但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本病治療應根據FAB分型有區別地進行?! ?.支持治療成分輸血和抗生素的應用,防治感染和出血,并使患者血紅蛋白水平維持在一定水平,同時注意防治繼發性血色病?! ?.誘導分化治療主要適用于MDS-RA及RAS患者。 (1)維A酸(維甲酸):已成功應用于AML-M3的誘導分化,治療MDS也取得一定療效,劑量20~100mg/(m2?d),持續3個月以上?! ?2)1,25(OH)2D3及其衍生物:該類藥物與靶細胞核上維生素D受體結合,調節DNA的復制和翻譯,促進細胞分化。劑量2μg/d,連用4~20周,部分患者有效。新近合成的1,25(OH)2D3的衍生物1,25(OH)2-16烯-23烯-D3的促分化作用更強,而高血鈣反應減弱,其療效可能更好?! ?3)干擾素:主要用于RAEB、RAEB-T,但臨床應用療效不滿意。 (4)5氮雜-2-脫氧胞核苷(5-Aza-c)及六甲撐雙乙酰胺(六亞甲雙乙酰胺):將腫瘤前體細胞的誘導分化劑應用于MDS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治療策略,六甲撐雙乙酰胺(HMBA)20~24g(m2?d)靜滴,10天為1個療程,可使部分患者獲得CR,但由于其非選擇性地抑制前體細胞生長而產生很強的骨髓抑制;5-Aza-c在低濃度時抑制DNA甲基酶活性,導致胞嘧啶殘基的低甲基化,從而導致原先靜止的基因激活,誘導異常細胞向正常分化,臨床試驗75mg/(m2?d),皮下注射,連用7天,可獲得較高的血象改善率(66%),降低或延緩MDS轉化為AML,改善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期?! ?5)誘導分化劑聯合應用:體外實驗表明誘導分化劑與小劑量DNA合成抑制劑,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能明顯提高抗細胞增生及促其分化的作用,但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甚理想?! ?.化療主要適用于MDS-RAEB及RAEB-T之患者。 (1)單一小劑量化療:既往認為小劑量阿糖胞苷(Ara-c)可細胞誘導分化,但目前認為其治療機制仍為細胞毒作用,10~20g/(m2?d),連用21天,部分有效。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3~14g/(m2?d),7~10天1個療程,和三尖杉堿0.5~1.0mg/d,10~15天為1個療程,但完全緩解率均不高。 (2)聯合化療:由于老年MDS患者難以度過聯合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期,易發生治療相關死亡和多藥物耐藥,因此一般認為聯合化療對老年MDS患者并不適宜?! ?.造血生長因子造血生長治療MDS的機制是刺激殘存的正常造血祖細胞;誘導分化轉化中的造血祖細胞;增加轉化的造血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加速化療后的造血細胞再生。目前用于MDS治療的有G-CSF、莫拉司亭(GM-CSF)、IL-1、IL-3、IL-6和EPO等。對MDS主要作用是提高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水平,減少感染、出血及輸血量?! £P于治療后是否促進白血病的問題目前尚無發定論。多種生長因子聯合應用,將產生治療上的協同作用?! ?.維生素和激素類 (1)維生素B12和葉酸:對大多數MDS患者無效,大劑量維生素B6(100~600mg/d)對部分RAS型患者有效?! ?2)雄激素:達那唑600mg/d,連用3個月,可使近半數患者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癥狀好轉?! ?3)糖皮質激素:對部分MDS患者可能有效、可以改善貧血,但不良反應較大,易致感染,對高危MDS患者一般無療效。
2016-01-20 14: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難治性血液病,一般分為5個類型,治法不同,一般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老年人由于西藥的副作用,多用中藥治療,同時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可取得滿意的療效。
2016-01-20 12: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MDS具有較高向AML轉化的風險,治療難度較大。目前盡管治療方法很多,但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本病治療應根據FAB分型有區別地進行?! ?.支持治療成分輸血和抗生素的應用,防治感染和出血,并使患者血紅蛋白水平維持在一定水平,同時注意防治繼發性血色病。 2.誘導分化治療主要適用于MDS-RA及RAS患者?! ?1)維A酸(維甲酸):已成功應用于AML-M3的誘導分化,治療MDS也取得一定療效,劑量20~100mg/(m2?d),持續3個月以上?! ?2)1,25(OH)2D3及其衍生物:該類藥物與靶細胞核上維生素D受體結合,調節DNA的復制和翻譯,促進細胞分化。劑量2μg/d,連用4~20周,部分患者有效。新近合成的1,25(OH)2D3的衍生物1,25(OH)2-16烯-23烯-D3的促分化作用更強,而高血鈣反應減弱,其療效可能更好?! ?3)干擾素:主要用于RAEB、RAEB-T,但臨床應用療效不滿意?! ?4)5氮雜-2-脫氧胞核苷(5-Aza-c)及六甲撐雙乙酰胺(六亞甲雙乙酰胺):將腫瘤前體細胞的誘導分化劑應用于MDS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治療策略,六甲撐雙乙酰胺(HMBA)20~24g(m2?d)靜滴,10天為1個療程,可使部分患者獲得CR,但由于其非選擇性地抑制前體細胞生長而產生很強的骨髓抑制;5-Aza-c在低濃度時抑制DNA甲基酶活性,導致胞嘧啶殘基的低甲基化,從而導致原先靜止的基因激活,誘導異常細胞向正常分化,臨床試驗75mg/(m2?d),皮下注射,連用7天,可獲得較高的血象改善率(66%),降低或延緩MDS轉化為AML,改善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期。 (5)誘導分化劑聯合應用:體外實驗表明誘導分化劑與小劑量DNA合成抑制劑,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能明顯提高抗細胞增生及促其分化的作用,但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甚理想。 3.化療主要適用于MDS-RAEB及RAEB-T之患者?! ?1)單一小劑量化療:既往認為小劑量阿糖胞苷(Ara-c)可細胞誘導分化,但目前認為其治療機制仍為細胞毒作用,10~20g/(m2?d),連用21天,部分有效。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3~14g/(m2?d),7~10天1個療程,和三尖杉堿0.5~1.0mg/d,10~15天為1個療程,但完全緩解率均不高?! ?2)聯合化療:由于老年MDS患者難以度過聯合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期,易發生治療相關死亡和多藥物耐藥,因此一般認為聯合化療對老年MDS患者并不適宜。 4.造血生長因子造血生長治療MDS的機制是刺激殘存的正常造血祖細胞;誘導分化轉化中的造血祖細胞;增加轉化的造血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加速化療后的造血細胞再生。目前用于MDS治療的有G-CSF、莫拉司亭(GM-CSF)、IL-1、IL-3、IL-6和EPO等。對MDS主要作用是提高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水平,減少感染、出血及輸血量?! £P于治療后是否促進白血病的問題目前尚無發定論。多種生長因子聯合應用,將產生治療上的協同作用。 5.維生素和激素類 (1)維生素B12和葉酸:對大多數MDS患者無效,大劑量維生素B6(100~600mg/d)對部分RAS型患者有效。 (2)雄激素:達那唑600mg/d,連用3個月,可使近半數患者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癥狀好轉?! ?3)糖皮質激素:對部分MDS患者可能有效、可以改善貧血,但不良反應較大,易致感染,對高危MDS患者一般無療效。
2016-01-20 11: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治療 一、支持治療 當患者有明顯貧血或伴心、肺疾患時,可輸紅細胞。RA和RA-S常因反復輸血造成鐵負荷增加。在有出血和感染時,可輸入血小板和應用抗生素。預防性輸注粒細胞和血小板對MDS患者無明確療效?! 《⒕S生素治療 部分RA-S對維生素B6治療有效,200~500mg/日靜滴,可使網織紅細胞升高,輸血量減少。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 約10~15%MDS患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外周血細胞計數明顯上升,但皮質激素治療帶來的易感染,血糖升高等副作用不容忽視。 四、分化誘導劑 MDS患者惡性克隆中的某些細胞仍保留分化潛能,一些藥物能誘導瘤細胞分化。目前常用的有1,25雙羥維生素D3,2μg/d口服,用藥至少12周?;蛴镁S生素D330~60萬單位肌注,每日一次,8~28周。在用藥中部分患者血象改善。該類藥物可引起威脅生命的嚴重高血鈣,故應嚴密監測血鈣變化。13-順式維甲酸在體外培養中有誘導分化作用,但臨床應用不理想,國內多采用全反式維甲酸20mg每日三次口服。小劑量阿糖胞苷對髓性白血病有分化誘導作用,目前已用于MDS,特別是RAEB和RAEB-T,緩解率約30%,10~20mg/m2/d皮下注射,7~21天。但小劑量阿糖胞苷對骨髓的抑制作用仍不能忽視,約15%患者死亡與藥物相關。 五、雄激素 炔睪醇(danazol)是目前最常用的男性激素,600~800mgd,持續2~4月,但無確切療效。有報道認為男性激素有加速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的可能。 六、聯合化療 就多數MDS而言,常規的抗白血病治療無益。MDS對化療耐受性低,治療療效差,即使獲得緩解,緩解期也短。若病人年齡小于50歲,處于RAEB-T臨床狀態好,可酌情用常
2016-01-20 05: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plasitc syndrome,MDS)是一種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克隆性疾病,臨床表現以貧血為主,可兼有感染或出血,骨髓內細胞增生,常同時或先后出現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發育異常、骨髓病態造血,導致進行性、難治性外周血紅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具有向白血病轉化的傾向。MDS多數起病隱襲,發病率各家報告不一,高低懸殊。國內外統計發病率為2.5/10萬~12/10萬,有上升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60~75歲,50歲以上的病例占50%~70%,小兒較少見,約3%~17%兒童AL先有MDS,男女之比為2:1,30%~60%MDS轉化為白血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