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確診為肺結核嗎?
BR>沒有找到結核菌,不盜汗,不發燒,不困乏,也不胸悶,偶爾咳嗽,偶爾膿痰,肺部有空洞,這樣是否可以確診為肺結核。目前一般情況:目前咳嗽減少,膿痰減少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治療原則 肺結核圖片臨床上有初、復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別,結核菌有處于繁殖生長期和休眠靜止期之別。抗癆藥物有作用于酸性環境和細胞內酸性環境的藥物,還有作用細菌外得堿性或中性環境的藥物,一個合理正規的化療方案必然有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殺菌藥,合理的劑量、科學的用藥方法,足夠的療程,還要規律、早期用藥,才能治愈。缺少哪一個環節都能導致治療失敗。 一、早期:對任何疾病都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特別對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早期治療以免組織破壞,造成修復困難,早期、肺泡內有炎癥細胞浸潤和纖維素滲出,肺泡結構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時細菌繁殖旺盛,體內吞噬細胞活躍,抗癆藥物對代謝活躍生長繁殖,旺盛的細菌最能發揮抑制和殺滅作用。早期治療可利于病變吸收消散不留痕跡。如不及時治療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導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圍人。 二、聯合:無論初治還是復治患者均要聯合用藥、臨床上治療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單一用藥造成難治病人。聯合用藥必須要聯合二種或二種以上得藥物治療,這樣可避免或延緩耐藥性的產生,又能提高殺菌效果。既有細胞內殺菌藥物又有細胞外殺菌藥物,又有適合酸性環境內的殺菌藥,從而使化療方案取得最佳療效。并能縮短療程,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浪費。 三、適量:藥物對任何疾病治療都必須有一個適當的劑量。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又不給人體帶來毒副作用,幾乎所有的抗結核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劑量過大,血液的藥物濃度過高,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特別對肝肺可產生毒副反應,劑量不足,血液濃度過低,達不到折菌、殺菌的目的、易產生耐藥性。所以一定藥采用適當的劑量,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四、規律: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因為結核菌是一種分裂周期長,生長繁殖緩慢殺滅困難大的頑固細菌。在治療上必須規律用藥,如果用藥不當,癥狀緩解就停停用,必然導致耐藥的發生,造成治療失敗。日后治療更加困難,對規律用藥必須做到一絲不茍,一頓不漏,決不可自以為是。 五、全程:所謂全程用藥就是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療方案,完成化療方案所需要的時間,一個療程三個月。全療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個月或10個月。 要想徹底治療必須遵循以上五個原則、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才能確保查出必治、治必徹底。化學藥物治療 [1] 異煙肼(H)0.3克/日,利福平(R)0.45~0.60克/日,吡嗪酰胺(Z)1.5克/日,鏈霉素(S)0.75~1.0克/日,乙胺丁醇(E)1.5克/日等。應用較多的聯合治療方案是ZS(E)HRZ/4HR,意思是開始治療的前兩個月,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或乙胺丁醇)4種強有力藥物聯合治療,醫學上稱之為強化期。后4個月繼續應用異煙肼、利福平,每日1次,醫學上稱之為鞏固期。 對少數病變嚴重者,鞏固期可以適當延長。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奧復星)、左旋氧氟沙星(可樂必妥)等具有中等強度的抗結核作用,對常用藥物已耐藥的病人,可考慮選用。 (疾病診斷和分型分期標準)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最為常見。排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僅于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干酪樣壞死,易于形成空洞。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五十年代以來,我國結核病總的疫情雖有下降,但由于人口眾多,各地區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為當前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國十大死亡病因之一,應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2016-01-19 18:3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空洞多見于肺結核,肺癌和肺膿腫,肺癌的空洞碧較厚,且不規則;肺膿腫的碧薄且多有液平,而且病人常有高熱,咳大量膿性痰,
2016-01-19 18:2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