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歲15歲時出現"暈倒",約3分鐘后自然蘇醒,未引起重視,此后每年夏天發作1至2次.18歲時暈倒,查心電圖提示室性心動過速,用利多卡因靜脈滴注后恢復.此后每年夏天于睡醒時發作1至3次,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不醒人事.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今年因情志不暢,發作頻繁,多于夜間發作,持續時間5至10分鐘左右,查心電圖提示室性心率過速目前一般情況:身體其它情況一切正常病史:同上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尖端扭轉型室速,因室速持續較長,用過利多卡因,效果很好.輔助檢查:心臟彩超電解質等檢查未見異常.其他:未發現心臟雜音和其它異常情況.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1,飲食宜清淡,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多吃蔬菜,水果,纖維性食物.多喝水.2,保持心情的舒暢,保證良好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慢跑,打太極拳等.3.美西律口服,步長穩心顆粒口服.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靜點利多卡因.4.牛奶對早搏有治療作用,長期服用.祝早日康復
2016-01-20 12: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不知道你屬于那一型.因為分為2型: (一)室性早搏(室早) (二)室性心動過速(室速)[編輯本段]治療方案 對室早患者應在病因治療基礎上,使用利多卡因,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減少室早的級別和數目,以降低猝死的危險性,對于良性室早,無正者通常不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有癥狀且影響生活和工作者可選用副作用較小的抗心律失常藥如美西律,β受體阻滯劑,目的在于減輕癥狀而不是完全消除室早.對室速患者治療除針對病因(補鉀,停藥)外,首選25%硫酸鎂1-2g靜注,奏效后繼以1mg/min靜滴,連用12-48/h.異丙腎上腺素曾作為首選藥物(0.5mg/500ml靜滴),因用量過大可導致室顫現已少用,若藥物治療無效,可用食管心房調搏或歷史心內膜起搏,通常起搏頻率為100/min,多能控制室速.室速發作時伴低血壓,昏厥者,應立即進行電擊非律繼以利多卡因靜滴維持.如發作時無血液動力學改變,立即靜注利多卡因50-75mg,2min后無效再用50mg,繼以1-4mg/min靜滴維持.利多卡因無效可用普魯卡因胺,普羅帕酮,胺碘酮,溴芐胺等藥物治療.預后護理: 1,生活中隨時準備一個氧氣瓶; 2,戒煙,戒酒非常重要.3,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2016-01-20 10: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世文 主治醫師
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導致室顫,猝死等嚴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時明確診斷,判斷室速的原因,誘因及對預后的影響并及時處理.老年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就象器質性心臟病一樣隨年齡而增加.
2016-01-20 02: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跳節律是規律整齊的,如果心臟跳動不整齊,我們稱其為心律失常。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竇性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由于來自竇房結的信號并不完全規整所致。但是,這種心律失常大多數屬于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它的特點是隨呼吸的變化而變換
2016-01-19 23: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臟病表現,可以說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一位,同時又可能是潛在的最兇險的危及生命的問題.所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癥狀,做到及時識別而做出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主要根據室性心律失常的預后意義和有無導致明顯相關癥狀與血流動力學障礙來分類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分為三大類: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惡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的癥狀有所不同. 不同類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1)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指的是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這類病人多無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癥狀,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更不應行射頻導管消融,而應充分向病人說明預后良好,解除其心理緊張.如確有與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癥狀,也應在對病人做解釋工作的基礎上,首選β受體阻滯劑,也可用普羅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等,但不宜使用有臟器毒性或不良反應的藥物,如奎尼丁,索他洛爾和胺碘酮.治療后果的評價以癥狀減輕或消失為判斷標準,不宜反復作動態心電圖.(2)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是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不可用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而應對基礎心臟病進行治療.對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應盡快控制心力衰竭,注意查找和糾正低鉀,低鎂,洋地黃中毒等原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提倡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洋地黃類和β受體阻滯劑.急性心肌梗死后,應盡快實施再灌注治療,榕栓和直接PTCA,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出現的室性早搏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大多為一過性,一般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早期預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可增加總死亡率,對于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頻發室早或非持續性室速,可臨時靜脈應用利多卡因.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使用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藥,有左心功能不全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或嚴重心力衰竭的頻發非持續性室速病人也可考慮用胺碘酮.(3)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指有血流動力學后果的持續性室速和室顫.這些病人有明確的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對策包括:1一級預防,主要尋找和確定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指標(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QT離散度和壓力反射敏感性以及左室射血分數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在一級預防中的地位不明確.2二級預防,主要針對發生于無急性冠心病事件時的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速的生存者.大量的臨床試驗表明,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應首選ICD,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總的來說不可靠,其中:1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不改善病人預后,且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風險.2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即β受體阻滯劑,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和總死亡率的唯一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首選藥物.3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可減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風險,但對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顯著.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體阻滯劑之外唯一能夠減少心肌梗死后(無論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風險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和索他洛爾可作為無條件接受ICD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藥物,或與ICD聯合使用.一般多考慮以胺碘酮為主線,索他洛爾為輔助的選藥原則.對心功能差的老年病人首選胺碘酮,心功能好的年輕病人可用索他洛爾.4IV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拉帕米可用于終止QT間期正常,由配對間期短的室性早搏起始的多形性室速,也用于左室特發性室速或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預后護理:對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征病人的尖端扭轉性室速或室顫,應使用病人可耐受的足夠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或起搏器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Brugada綜合征的室顫無可靠藥物,應使用ICD治療.
2016-01-19 17: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