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兒童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見的病因及影響因素包括遺傳、腦器質性病變、社會心理因素等。由于兒童孤獨癥起病年齡早、癥狀特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現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行為干預和特殊教育訓練等方法,來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認知、社會交往及適應社會的能力。臨床上比較有效的具體干預方法有行為干預、結構化教育、語言訓練等
2016-01-16 22: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兒童孤獨癥的最佳治療期是3-6歲,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論如何治療,其智力和行為只能停留在幼兒時期;但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終生殘疾,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即使長大后,有機會再經最優良的教育,將來仍會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也就是說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很好地生活。所以,專家提醒家長,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很重要。家長怎樣才能早發現呢?主要看看有沒三大核心癥狀表現:1、社會交往障礙。比如,孩子常常呼之不應,對父母缺乏依戀,對同伴缺乏興趣等。2、語言交流障礙。半數患兒語言發育落后,通常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還有些孩子即使有語言,也不會和人正常交流,說話時不與人對視。比如,有些患兒說話像“鸚鵡學舌”,大人說“問阿姨好”,他也說“問阿姨好”;有些則是重復語言,不停地說一句話。3、刻板重復行為或狹隘興趣。患兒興趣狹窄,如迷戀輪子、圓形木棍等東西;他們還經常有一些刻板重復的動作,如啃手指頭、不停地轉圈等。4、孩子1歲以后不明原因不會說話,缺乏和母親分離的焦慮、對逗弄缺少反應、常常獨自躲在角落里玩車輪等單一沒意義的游戲。父母發現孩子可能有孤獨癥傾向時,應立即請教專家,同時注意孩子學習能力的均衡發展,因為即使是孤獨癥的孩子,如果訓練得當的話,他們的能力依然可以如同常人一般。目前孤獨癥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也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徹底治愈孤獨癥。如孩子被診斷患上孤獨癥,就需要父母的配合: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況并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與父母工作生活的關系;化愛心、耐心、恒心為動力,積極投入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去;準備一本孩子發育行為或治療教育觀察記錄本,和醫生建立長期的咨詢合作關系等。
2016-01-16 16: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假如把“治好”理解為醫學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兒不再有孤獨癥,使孤獨癥患者的大腦生理異常情況得到完全改善,那么從目前來看,幾乎可以說沒有辦法。但是,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矯治,達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獨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發展狀態的個案卻有很多。有些孤獨癥患者在成年后能夠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出來,有的人已經上大學,有的人從事設計方面的職業,但從專家對他們的評述中,仍能夠感覺到他們的舉止透出典型的孤獨癥痕跡,不過已不再具有將他們與社會生活隔絕開來的障礙力。能夠達到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極少數,而且與他們一直得到的良好訓練分不開。 訓練是目前推一被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孤獨癥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良好的訓練能夠使其逐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甚至可以在接受培訓后從事某項工作而達到自立。如果聽之任之,孤獨癥兒童往往會出現愈加嚴重的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障礙,使得社會甚至家人都越來越不能忍受他們。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獨癥兒童的挫折經歷就會越來越多,這就將進一步把他們推向更加自閉的狀態。
2016-01-16 13: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自閉癥患者平日多食粗糧、綠葉菜,有利于身心健康。綠葉菜屬于堿性,可中和飲食中糖、肉、蛋及代謝中產生的過多酸性物,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用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訓練,激發人體的機能,轉移自閉癥人的注意力,解開自閉癥人的心結,例如通過音樂、繪畫、歌唱、舞蹈、體育等等的反復訓練,改善人的自閉狀態,提高智力,其目標使自閉癥人回歸社會。"
2016-01-16 09: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