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結腸惡變即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惡變之一,以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近年各地資料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各趨勢。1.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后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2.中毒癥狀:由于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3.腸梗阻表現: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并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4.腹部包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2016-01-15 23: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很多人對結腸惡變是怎么回事不是很清楚,那結腸惡變是怎么回事呢?一般認為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惡變物質與腸粘膜接觸的時間,若膳食纖維不足就可能導致結腸惡變。
2016-01-15 21: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位朋友,結腸惡變即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惡變之一,以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近年各地資料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各趨勢。據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結腸惡變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發病率最高,居內臟種瘤前二位,但在亞、非、拉美等地發病率則很低。我國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低于胃惡變,食管惡變、肺惡變等常見惡性惡變。結腸惡變的癥狀基本上有: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后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中毒癥狀:由于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腸梗阻表現: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并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腹部包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2016-01-15 11: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