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蜂蜜減肥法
你好,我是一名高中學生今年17歲了,我現在精神上有問題我經常很沖動動不動就發脾氣看就不順眼的東西就想上前去毀壞同學們都不怎么愛理我我對自己也很煩我這是怎么了是不是傳說中的青春精神分裂癥啊青春精神分裂癥有哪些癥狀啊,該怎么預防啊?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早飯以前可以在喝水時加入蜂蜜,午餐與晚餐時則吃少量的粥。一般人在吃蜂蜜兩天后就感覺到身體輕松,心情愉快。五天以后可以吃面條等容易消化的東西,然后慢慢恢復原來的飲食。 采用這樣的減肥方法,許多人在3天以內就減肥3公斤。其次,便秘的癥狀以及焦慮不安的感覺也可以消除。
2016-01-15 18: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具體表現有以下幾種:第一,是聯想障礙 聯想松散、支離破碎,讓人不知所云。正常思維突然中止或涌現大量的強制性思維。思維聯想貧乏、空洞。與人交談中言語減少,重復一些單調的語句,或滿篇文字只反復說一個無意義的問題,如“人為什么要吃飯?”之類。第二,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是本病的基本癥狀。在疾病急發期,患者的情緒可出現無原因的劇烈變化,這是由幻覺、妄想引起的強烈反應。興奮、激動、緊張、恐懼、焦慮、憂郁。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大發雷霆等等。第三,意志行為障礙 表現為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常獨處沉思、生活懶散、不修邊幅;或者產生矛盾意向,做任何事情都是猶豫不決。第四,幻覺豐富 患者常常可以在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聽幻覺、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等等。幻覺內容離奇古怪,變化多端。第五,自我意識障礙 這也是此病常見的癥狀。例如上例中的徐強自己給自己發傳真,叫自己從別處回來,就是自我意識障礙的表現,認為自身的某部分軀體或整個身體已不存在或不屬于自己,自己在另一處所。自我意識障礙還可表現為以第二人稱的語調敘述自身的體驗,或者覺得自己已一分為二,兩部分在腦子里互相對話。第六,注意力渙散 在發病的早期表現為患者對日常生活漫不經心,工作、學習、生活粗枝大葉,丟三拉四、心不在焉。第七,邏輯進程障礙 患者在思維過程中,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規律來分析問題,表現出概念混亂和一些奇怪的邏輯推理。第八,是妄想 是一種嚴重的思維障礙的表現。憑空出現病理性觀念,例如有的患者說:“人人都想害我”、“人人都在監視我”。 青春型精神分裂癥屬于重型的精神疾病。但其病情發展有一個自輕至重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蛛絲馬跡“的癥狀表現,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此類病的家庭,千萬不要認為家庭中有這樣的病人是家中的恥事、諱疾忌醫,致使病情日漸惡化、遷延,造成難以康復的結果。 此病以藥物治療為主,輔之以心理治療。具體的治療措施視病情而定,根據病情發展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編輯本段危害 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的病人,常常看上去像個正常人,不打不鬧,說話也很有條理。但必須警惕,此型病人的主要癥狀是妄想,還人相當一部分病人同時伴有幻覺。在幻覺、妄想的影響下,病人可能發生自殺、傷人、毀物和危害社會治安等行為。妄想中最常見的是關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即病人認為別人的言行都與他有關,都是要加害于他,都是他的仇人。因而隨時可產生”你要害我,不如我先下手為強”的念頭,于是病人會對他的妄想對象產生攻擊性暴力行為。幻覺中以幻聽、幻視最多見,病人聽到的常常是令他不愉快的談話內容,看到的常常是令他恐怖的景象。編輯本段原因 1、遺傳因素:據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與患者的血緣關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如果父母雙方均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其子女的發病率將達到35%~68%;而父母一方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子女的發病率也有15%~26%;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養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發病率也大大高于沒有家族史的同年人。然而精神分裂癥的遺傳相當復雜,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多基因遺傳,這種遺傳是由許多基因的積累作用造成的。 2、性格因素:大量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50%~6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病前或幼年期即存在一些特殊的個性特征,譬如孤僻、內傾、怕羞、敏感、多疑、怕見陌生人、與親人缺乏親情、不愿與同齡孩子玩耍,卻常常與老頭親近,有時還會有一些奇特的動作和做出怪異的姿勢,思維缺乏邏輯性,好幻想、主動性差、依賴性強、膽小、做事猶豫。有時莫名其妙地外出不歸等。有的專家將這種性格稱之為:分裂性人格。 3、內分泌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癥多數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階段起病,因此有的學者就認為此病與內分泌有一定的關系。 4、病毒:有專家認為,精神分裂癥是病毒感染所致。有報道說,在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脊液細胞培養中找到了病毒樣物質。 5、社會因素: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在社會層次較低的人群中所占的比率較高,它與高層次人群之比約為9:1。據推測這可能與生活的物質環境差、經濟困難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重、社會應激多等有密切關系。
2016-01-15 08: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心理分析:精神障礙病因復雜,與生物遺傳、神經發育、社會心理等因素有關系,但其病理機制和過程并不明確,患者病前存在易感素質和人格基礎,在生活應激事件的誘發下發病,也可自然發病,癥狀表現在個體之間變異性大。心理指導:從你現在的癥狀表現看,已有一些心理癥狀,但尚不足以作出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的診斷,而且你的心理癥狀是否具備臨床意義,尚難確定。還要結合你的內心體驗、動力過程及自我認知和評判能力作出判斷。首先,不要隨意的給自己貼標簽,疾病診斷是專業性很強的活動,而且生活中有很多不成熟、錯誤的看法也干擾著人們的認識。另外,如果對自己的心身狀態有疑問,應該盡快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2016-01-15 04: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