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風濕嗎
我一個家人跟我說他這段時間關節疼,尤其是腿和胳膊的肘關節處,脹痛脹痛的,捏一捏還是不緩解,早上起床感覺身體僵硬,活動不靈活,腿都很難伸得開,這是風濕嗎?還能治療好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方紅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精神心理科
-
你好,從描述上看要考慮是風濕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確診的話還是需要以醫院的檢查結果為準,可以考慮去醫院看一下骨骼,同時檢查一下風濕類風濕等等方面的抽血項目綜合判斷,如果確定是屬于風濕的話,是沒有辦法完全治療好的,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病痛和延緩病程,避免發生骨骼畸形。
2019-12-13 09:36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為多見,約占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癥肺結核,塵肺,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等. 二,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后,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形成術后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廊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復感染,并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三,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allergicgranulmatosis),廣泛或反復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癥,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加重,發展成肺心病一,急性加重期 積極控制感染;通暢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控制感染參考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在還沒有培養結果前,根據感染的環境及痰涂片革蘭染色選用抗生素.院外感染以革蘭陽性菌占多數;院內感染則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或選用二者兼顧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類,氨基甙類,喹諾酮類及頭孢類抗生素.原則上選用窄譜抗生素為主,選用廣譜抗生素時必須注意可能的繼發真菌感染. (二)通暢呼吸道,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參閱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三)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與其他心臟病心力竭的治療有其不同之處,因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腫消退,腫大的肝縮小,壓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劑,但對治療后無效的較重病人可適當選用利尿,強心或血管擴張藥
2016-01-12 04: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臨床有稱肺心病的它是由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支氣管哮喘及塵肺等反復發作,進而引起右心室肥大,以至發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臟病.因為此病發展緩慢,常常要數年或數十年才發展成為肺心病,所以,多見于老年人,是心肺功能障礙所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疾病.
2016-01-11 21: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由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肺血管病變導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右心室功能和結構改變的疾病.血液由右心室經肺內的血管到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到全身,回到右心房.一,治療方法:主要是通暢呼吸道,控制感染及供氧,促進二氧化碳排出,糾正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控制心衰與心律失常,處理其他并發癥.(1)通暢呼吸道:多因感染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腫,分泌物增加,造成氣道阻塞,通氣不暢,更利于細菌繁殖加重感染,故通暢呼吸道是治療的重要環節之一;①稀化痰液:溴已新片8~16mg,每天3次;氯化銨0.3~0.6g,每天3次(有酸中毒時慎用a糜蛋白酶5mg肌肉注射,每天1~2次;藥物霧化吸入及蒸氣吸入,霧化吸入液具有化痰,解痙,消除炎癥等多種作用,多含有抗生素,皮質激素,支氣管解痙等,如用超聲霧化,霧滴小,霧量大,可進入細氣道,療效較高;②解痙平喘:感染,過敏等常同時伴有支氣管痙攣,加重呼吸道阻塞,應予以解痙,常用氨茶堿片0.1g,每天3次口服或0.25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注射;β受體興奮劑如特布他林2.5mg,每天2~3次;復方氯丙那林1~2片,每天3次;③皮質激素的應用: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作用,有利于減輕支氣管粘膜水腫,炎癥和痙攣,常用潑尼松片5~10mg或地塞米松片0.75mg,每天3次,短期應用.應注意禁忌癥,糖尿病,潰瘍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要慎用.(2)積極控制感染:感染常為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故為治療的關鍵之一,應及時查明致病菌,并選擇有效抗菌藥物,常用有青霉素,頭孢霉素類抗生素,合并用慶大霉素,阿米卡星,諾氟沙星,復方新諾明可增加療效.中藥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雙花,連翹,黃芩,魚腥草,鴨跖草,半枝蓮,野芥麥根,虎杖等,對控制感染有一定療效.(3)控制心衰與心律失常:經以上措施輔以利尿劑應用,心衰大都能緩解,如控制不理想者,可給快速強心劑,如毒毛旋花子甙K,毛花甙C,地高辛,用量應偏小,因肺心病對這些藥物耐受性差,易發生中毒,故用量應掌握在一般量的1/2~1/3.利尿劑以緩慢或中速利尿為原則,不可貿然應用強利尿劑,以免發生血液濃縮,痰液粘稠及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多在感染,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及強心劑中毒時發生,糾正上述病因前提下仍有心律失常可應用藥物治療,可用普羅帕酮100~150mg,每天3次.室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靜脈治療(即靜脈注射療法);或美西律片0.1~0.2g,每天3次.(4)吸氧與促使二氧化碳排:供氧應以低流量持續吸入,高流量吸氧反而會導致呼吸抑制而死亡.家庭用的枕頭氧具因沒有控制裝置,既不適宜,也達不到治療目的.間斷吸氧也同樣達不到治療效果.吸氧的方法可用鼻導管,鼻塞子,面罩法等.
2016-01-11 20:2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由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肺血管病變導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右心室功能和結構改變的疾病.血液由右心室經肺內的血管到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到全身,回到右心房.打個比方:右心室是一個泵,肺內的血管就是右心室和坐心房之間的管道這個管道不通暢,為了供血充足,右心室就得超負荷工作,時間長了其功能和結構就會發生病變.一,治療方法:主要是通暢呼吸道,控制感染及供氧,促進二氧化碳排出,糾正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控制心衰與心律失常,處理其他并發癥.(1)通暢呼吸道:多因感染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腫,分泌物增加,造成氣道阻塞,通氣不暢,更利于細菌繁殖加重感染,故通暢呼吸道是治療的重要環節之一;①稀化痰液:溴已新片8~16mg,每天3次;氯化銨0.3~0.6g,每天3次(有酸中毒時慎用a糜蛋白酶5mg肌肉注射,每天1~2次;藥物霧化吸入及蒸氣吸入,霧化吸入液具有化痰,解痙,消除炎癥等多種作用,多含有抗生素,皮質激素,支氣管解痙等,如用超聲霧化,霧滴小,霧量大,可進入細氣道,療效較高;②解痙平喘:感染,過敏等常同時伴有支氣管痙攣,加重呼吸道阻塞,應予以解痙,常用氨茶堿片0.1g,每天3次口服或0.25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注射;β受體興奮劑如特布他林2.5mg,每天2~3次;復方氯丙那林1~2片,每天3次;③皮質激素的應用: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作用,有利于減輕支氣管粘膜水腫,炎癥和痙攣,常用潑尼松片5~10mg或地塞米松片0.75mg,每天3次,短期應用.應注意禁忌癥,糖尿病,潰瘍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要慎用.(2)積極控制感染:感染常為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故為治療的關鍵之一,應及時查明致病菌,并選擇有效抗菌藥物,常用有青霉素,頭孢霉素類抗生素,合并用慶大霉素,阿米卡星,諾氟沙星,復方新諾明可增加療效.中藥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雙花,連翹,黃芩,魚腥草,鴨跖草,半枝蓮,野芥麥根,虎杖等,對控制感染有一定療效.(3)控制心衰與心律失常:經以上措施輔以利尿劑應用,心衰大都能緩解,如控制不理想者,可給快速強心劑,如毒毛旋花子甙K,毛花甙C,地高辛,用量應偏小,因肺心病對這些藥物耐受性差,易發生中毒,故用量應掌握在一般量的1/2~1/3.利尿劑以緩慢或中速利尿為原則,不可貿然應用強利尿劑,以免發生血液濃縮,痰液粘稠及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多在感染,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及強心劑中毒時發生,糾正上述病因前提下仍有心律失常可應用藥物治療,可用普羅帕酮100~150mg,每天3次.室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靜脈治療(即靜脈注射療法);或美西律片0.1~0.2g,每天3次.(4)吸氧與促使二氧化碳排:供氧應以低流量持續吸入,高流量吸氧反而會導致呼吸抑制而死亡.家庭用的枕頭氧具因沒有控制裝置,既不適宜,也達不到治療目的.間斷吸氧也同樣達不到治療效果.吸氧的方法可用鼻導管,鼻塞子,面罩法等.
2016-01-11 14: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肺心病中文名稱: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中文又名:肺心病,阻塞性肺氣腫性心臟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最常見者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臟病,又稱阻塞性肺氣腫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高,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類心臟病.肺心病在我國是常見病,多發病.十年前據在全國調查了二千多萬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遼寧某些地區農民中普查了十萬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為0.47%,基本與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東北,華北,西北),日照不足又過于潮濕的西南地區及抽煙的人群患病率為高,并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齡在41歲以上.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隨職業的不同患病率依次為工人,農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達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臟病的構成比為46%~38.5%.多數地區占第3,4位,1980~1989年的構成比僅2.49%,占第8位,這與冠心病,心肌炎發病率與收治率例數增高有關.在氣候嚴寒的北方及潮濕的西南地區則為首位.肺心病預防常識 肺源性心臟病,絕大多數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并發肺氣腫的后果,因此積極防治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應講究衛生和增強體質,提高全身抵抗力,減少感冒和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對已發生肺心病的患者,應針對緩解期和急性期分別加以處理.本病易反復發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數環節是可逆的,如能及時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對病情的轉歸具有積極的意義.緩解期間宜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措施進行防治,如鼓勵患者進行呼吸鍛煉,耐寒鍛煉,提倡戒煙等,防止或減少,減輕急性發作,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近年提倡家庭長期氧療,能改善預后.
2016-01-11 06:0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