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類風濕與風濕在病因、癥狀、發病部位、實驗室檢查及治療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 1.病因:類風濕主要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風濕多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 2.癥狀:類風濕常有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多為對稱性、多關節受累;風濕多表現為大關節游走性疼痛,紅腫熱痛明顯。 3.發病部位:類風濕常累及手、足小關節;風濕多侵犯膝、踝、肩、肘等大關節。 4.實驗室檢查:類風濕患者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多為陽性;風濕患者抗鏈球菌溶血素“O”升高。 5.治療:類風濕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為主;風濕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青霉素等,主要是消除鏈球菌感染。 總之,類風濕和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都需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
2024-12-09 17: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德廣 副主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
骨科
-
1.病因不同:風濕多是由風寒、濕潤、地理等因素引發的骨關節疼痛,患者往往生活在寒冷及濕潤地區。類風濕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一般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心理或細菌、病毒感染有關。 2.臨床癥狀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并且伴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且風濕表現的疼痛常常游走不定,有時是這個關節發作,有時是那個關節不適,疼痛不間斷時間不長,一般幾天就可消退。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不會影響心臟,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病癥狀。除疼痛癥狀外還伴有發熱、貧血等癥狀,疼痛多在固定位置,不會游走不定。 3.發病部位不同:風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而肩、肘、腕關節以及足部的小關節少見。類風濕多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處,會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
2024-12-09 17: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衛東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骨科
-
您好,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咽峽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較急,且多見于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并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 :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不間斷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愈后很少復發,關節不遺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機體免疫系統出現功能紊亂,產生了大量類風濕因子侵犯滑膜引起滑膜炎性反應,是一種常見且頑固的慢性關節炎,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可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是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雖不屬于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于20~40歲女性。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癥狀,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此可見,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都有關節疼痛癥狀,但并不是同一種病,不能混為一談。
2024-12-09 17: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德廣 副主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
骨科
-
您好,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是風濕熱在關節的表現 ,是一種叫“溶血性鏈球菌”的細菌感染人體后引起的。癥狀主要有 : ①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多發性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的紅、腫、熱、痛和活動障礙 ,且具有游走性的特點 ; ②風濕性心臟病 :表現為心慌、氣促、呼吸困難、心臟雜音、心力衰竭等 ; ③風濕性舞蹈病 :表現為四肢和面部的不自主快速運動。此外,還可出現風濕性皮下結節、皮膚紅斑、肺炎、胸膜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 (如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等 ) ,關節畸形少見。 是類風濕在關節的表現 ,其病因不明 ,可能與寒冷、濕潤、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等有關。可分為 : ①全身型 :表現為發熱,隨體溫升降而時隱時現的皮疹 ,肝、脾、淋巴腫大 ,貧血等 ,關節炎出現較晚 ; ②多關節型 :表現為指、趾等小關節的進行性、對稱性的腫瘤和功能障礙 ,晚期可發展到大關節 ; ③少關節型:表現為膝、踝、肘等大關節的腫瘤和活動障礙。類風濕在活動期找不到鏈球菌感染的證據 ,但 X線攝片可發現關節畸形,其后遺癥也以關節畸形為主。 風濕熱和類風濕不但病因和臨床表現不同 ,其治療也各異。風濕熱需青霉素和阿司匹林等非激素類抗炎藥物防治 ,若遺留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有時需手術治療 ;而類風濕除需非激素類抗炎藥物治療外 ,有時還需激素或以往用于抗腫瘤的藥物來治。
2024-12-09 17:4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杜鵬
廣州不孕不育醫院
風濕免疫科
-
類風濕與風濕在病因、癥狀、發病年齡、累及關節、實驗室檢查等方面存在區別。 1.病因:類風濕多由自身免疫異常導致,風濕常與鏈球菌感染相關。 2.癥狀:類風濕常有關節腫脹、疼痛、畸形,晨僵明顯;風濕主要是關節紅、腫、熱、痛,疼痛游走不定。 3.發病年齡:類風濕多見于 30-50 歲女性,風濕可發生于任何年齡。 4.累及關節:類風濕多累及小關節,呈對稱性;風濕常侵犯大關節,多為非對稱性。 5.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常有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風濕血檢抗鏈球菌溶血素“O”升高。 6.治療:類風濕治療常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等藥物;風濕常用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總之,類風濕和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均需依據具體癥狀和檢查結果,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
2024-12-10 06:2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英華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類風濕與風濕的最大區別是類風濕是小關節對稱性腫痛,晨起有晨僵感。而風濕病沒有這些表現。診斷風濕與類風濕主要是根據癥狀和體征。檢查結果只是做個參考。結果陰性有時不能否定風濕病,結果陽性更支持診斷。
2024-12-09 17:4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