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血友病簡介:血友病是一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礙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Ⅺ、PTA缺乏)。血友病甲多見,約為血友病乙的七倍。病因血友病是一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為典型的性聯隱性遺傳,由女性傳遞,男性發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患病男性與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為傳遞者;正常男性與傳遞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數為患者,女性半數為傳遞者;患者男性與傳遞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數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數為血友病,半數為傳遞者。約30%無家族史,其發病可能因基因突變所致。因子Ⅸ缺乏的遺傳方式與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傳遞者中,因子Ⅸ水平較低,有出血傾向。因子X1缺乏,均導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發生障礙,凝血酶原不能轉變為凝血酶,纖維蛋白原也不能轉變為纖維蛋白而易發生出血。治療一、局部止血治療:包括局部壓迫、放置冰袋、局部用血漿、止血粉、凝血酶或明膠海綿貼敷等。二、替代療法。(一)輸血漿:為輕型血友病的首選有效療法。新鮮血漿和新鮮冰凍血漿含有所有的凝血因子。故對嚴重出血,必須用因子Ⅸ濃縮劑。(二)冷沉淀物:所含因子Ⅷ較新鮮血漿高5~10倍。須冷凍干燥存于-20°C下,室溫下放1小時活性即喪失50%,故應于1小時之內輸完。(三)中純度因子Ⅷ制劑已被廣泛用于臨床。(四)凝血酶原復合物濃縮劑。三、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壓素。四、腎上腺皮質激素: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對控制血尿、加速急性關節積血的吸收及對有Ⅷ因子抗體的患者有一定療效,可與輸血漿及濃縮劑合用。五、抗纖溶藥物:常用6-氨基已酸,有血尿及腦出血者禁用。六、達那唑。。七、避免創傷或較重的體力活動。盡量避免注射和手術。八、禁服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潘生丁等。活血化瘀的中草藥亦應避免。九、花生衣:有抗纖溶作用。可減輕出血,縮短凝血時間,但不能提高凝血因子水平。花生衣4g/日。[臨床表現]自發或輕微外傷后出現皮下大片瘀血或肌肉深部血腫、局部紫黑,粘膜出血以鼻衄、牙齦出血多見,消化道出血不多見,膀胱、腎、肺及胸膜出血均少見,顱內出血雖不多見,但可危及生命。關節病變主要表現為腫痛,反復出現引起慢性增生性關節炎,導致關節畸形,喪失功能。[診斷要點](1)發病多在初學走路的幼兒和學齡兒童。(2)輕微外傷或小手術后,出血不止,遷延數日、數月,甚至威脅生命。(3)出血:皮膚大片瘀血或肌肉深部血腫,鼻衄、牙齦等粘膜出血等。(4)關節病變:急性期以腫痛為主。(5)實驗室檢查:①篩選試驗: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及血塊退縮時間正常,凝血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活酶生成時間延長,血清凝血酶原時間縮短。②定性實驗:凝血活酶生成試驗及糾正實驗,簡易凝血活酶生成糾正實驗對血友病定型有確診意義:能被正常硫酸鋇吸附血漿糾正而不能被正常血清糾正的為血友病甲。不能被正常硫酸鋇吸附血漿糾正而能被正常血清糾正的為血友病乙。均能被正常硫酸鋇吸附血漿和正常血清糾正的為血友病丙。[鑒別診斷]應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鑒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由ⅧR、Ag、ⅧR:WF缺如或減低引起,而Ⅷ:C活性減低也可能引起,典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有家族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即男、女都可以得病,父母都可遺傳。臨床主要表現為粘膜、皮下出血,和少數關節、肌肉出血,但一般無關節畸形,出血時間延長或阿斯匹林耐量試驗陽性,Ⅷ:C、ⅧR:RCOF及ⅧR:Ag者減低,可助診斷和鑒別診斷。變異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可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親可無臨床表現,無遺傳史,出血癥狀較嚴重,出血時間,ⅧR:RCOF一至數項正常,但ⅧR:Ag交叉免疫電泳異常,可助鑒別。[家庭應急處理](1)盡量避免手術或外傷。(2)局部壓迫或冷敷止血,也可貼敷新鮮血漿浸膏。(3)云南白藥、三七粉局部使用可達局部止血作用。(4)有新鮮血腫或關節積血時,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5)急性期可口服強的松每日40~60mg,分三次服用;口服避孕藥能緩解女性患者月經多。(6)出血嚴重或持續不止時,應送往醫院輸新鮮全血或血漿及其它制品。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表現為正常血細胞生成減少,周圍血白細胞發生質和量的異常,白細胞及其幼稚細胞(即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進行性、失控制的異常增生。浸潤并損害各種組織,產生不同癥狀。根據白血病的病程及細胞形態學可將白血病分為:(1)急性白血病病情發展迅速,骨髓及周圍血中主要是異常原始和幼稚細胞。其自然病程多在6個月以內。急性白血病又分:A.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淋);B.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急非淋)。包括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粒)、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單)。(2)慢性白血病病程較長,骨髓及血中主要是較成熟的異常細胞,其次為幼稚細胞。自然病程多在一年以上。慢性白血病主要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淋);多毛細胞白血病;幼淋巴細胞白血病。(3)特殊類型白血病如低增生性白血病、綠色瘤或粒細胞肉瘤、嗜酸粒細胞白血病、嗜堿粒細胞白血病等。白血病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已將其列入重點防治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白血病占惡性腫瘤總發病數的5%左右,發病以兒童和青年居多,在我國各年齡組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中占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在兒童及35歲以下的人群中則占第一位。觀察白血病年齡別發病率曲線,發現在5歲以下及15—20歲間有兩個小高峰,在4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高峰年齡在60歲以后。但各型白血病發病年齡不盡相同。根據調查發現白血病的發病率大城市高于農村,油田和污染地區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男性賂高于女性。就各型白血病來看急性多于慢性。根據我國1986—1988年調查資料,各型白血病的發病率以急非淋最高,其次為急淋、慢粒,慢淋和特殊類型最低。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有關研究表明,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和藥物等因素。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生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的斷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激活或位置發生移動,染色體內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發生突變。免疫功能的降低,也有助于白血病的發生。40年代以前,白血病被認為是“不治之癥”。診斷后除了輸血等支持療法外,一般無其他特殊治療。進入70年代,在綜合支持療法的基礎上,采取聯合化療、免疫治療、細胞生長因子與造血干細胞移植、中醫治療等有計劃地科學綜合療法,使患者緩解率明顯提高,緩解期、生存期,特別是無癥狀存活期延長,相當一部分病人長期存活,甚至治愈。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緩解率可達90%以上,5年生存率超過50%,其中約40%以上已得到治愈。其他類型白血病緩解率已達g0%以上,3年以上生存率已達20%以上。
2015-12-31 12: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血如果一般止不住的話,只有兩種方法:1,靜脈輸注凝血8因子;2,按照體重進行輸注等量血漿.沒有其他辦法,最好減少出血機會.
2015-12-31 12: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