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導管內乳頭狀瘤,伴灶性區域浸潤性癌。免疫組化標記(14-913)導管內乳頭狀瘤:p120(細胞膜+)ck5/6(部分+)ki/67(約5%+)sma(部分+)p63部分+ck8(部分+)浸潤部分:p120(細胞膜+)ck5/6(-)ck8(彌漫+)ki-67(約10%+)sma(-)p63(-))第一次手術切除腫瘤,半個月后第二次手術切除病灶和清掃腋窩,第二次手術的快速病理是上下左右未見癌。現在醫生叫出院,再等第二次的手術病理結果,我想問問專家這病嚴重不?接下來該怎么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是指發生于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于40-50歲婦女,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一般認為本病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乳頭溢液:間歇性、自主性乳頭溢出血性、漿液血性液體,20%的病例可觸及乳暈結節或條索狀腫塊,體積一般較小,多在0、5-1CM之間,偶可在2CM以上,多數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數病例體積較大堵塞導管時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減輕。一般來講單發的大導管內乳頭狀瘤較易發生溢液,而多發的中小導管內乳頭狀溢液的機會相對較少。
2015-12-28 13: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手術是唯一可能治愈乳腺癌的方法,所以對于早期乳腺癌手術切除腫瘤是首選治療方式。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他們是乳癌根治術、改良乳癌根治術、保留乳房手術。乳癌根治術創傷較大,術后對上肢功能會有影響。所以當癌細胞侵入了胸腔壁的肌肉才能進行這類手術。中藥治療可以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療的效果,中藥如含量為16.2%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凋亡與分化,加快手術后身體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產生,減少副作用,提高治療的效果,防止復發和轉移。改良乳癌根治術可以迅速復原,這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標準乳癌手術方式。保留乳房手術包括:象限切除、區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輔以放療、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研究表明,保乳手術加放射治療與同期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效果相似。d3
2015-12-28 10: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需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及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相鑒別。 (1)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兩者均可見到自發的、無痛性乳頭血性溢液;均可捫及乳暈部腫塊,且按壓該腫塊時可自乳管開口處溢出血性液體。由于兩者的臨床表現及形態學特征都非常相似,故兩者的鑒別診斷十分困難。一般認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溢液可為血性,亦可為漿液血性或漿液性;而乳頭狀癌的溢液則以血性者為多見,且多為單側單孔。乳頭狀瘤的腫塊多位于乳暈區,質地較軟,腫塊一般不大于1cm,同側腋窩淋巴結無腫大;而乳頭狀癌的腫塊多位于乳暈區以外,質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動度差,易與皮膚粘連,腫塊一般大于1cm,同側腋窩可見腫大的淋巴結。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斷端呈光滑杯口狀,近側導管顯示明顯擴張,有時為圓形或卵圓形充盈缺損,導管柔軟、光整者,多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若斷端不整齊,近側導管輕度擴張,扭曲,排列紊亂,充盈缺損或完全性阻塞,導管失去自然柔軟度而變得僵硬等,則多為導管內癌。溢液涂片細胞學檢查乳頭狀癌可找到癌細胞。最終確立診斷則以病理診斷為準,而且應做石蠟切片,避免因冰凍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 (2)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導管內乳頭狀瘤與導管擴張綜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癥狀,但導管擴張綜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頭凹陷,溢液多為雙側多孔,性狀可呈水樣、乳汁樣、漿液樣、膿血性或血性;乳頭狀瘤與導管擴張綜合征的腫塊期均可見到乳暈下腫塊,但后者的腫塊常較前者為大,且腫塊形狀不規則,質地硬韌,可與皮膚粘連,常發生紅腫疼痛,后期可發生潰破而流膿。導管擴張綜合征還可見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有規則的充盈缺損者,多為乳頭狀瘤;若較大導管呈明顯擴張,導管粗細不均勻,失去正常規則的樹枝狀外形者,則多為導管擴張綜合征。必要時可行腫塊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組織病理檢查。以上是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8 01: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我是一名營養師,診斷治療的情況我可能不能給您專業的指導,我建議在積極遵醫囑檢查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休息、日常護理等,特別是飲食,最好能咨詢醫生,根據您的情況注重營養調理。
2015-12-27 20: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是指發生于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于40-50歲婦女,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一般認為本病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乳頭溢液:間歇性、自主性乳頭溢出血性、漿液血性液體,20%的病例可觸及乳暈結節或條索狀腫塊,體積一般較小,多在0、5-1CM之間,偶可在2CM以上,多數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數病例體積較大堵塞導管時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減輕。
2015-12-27 19: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