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神經癥患者擔心患病卻患病率不高
患者信息:男23歲浙江溫州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等):越是害怕精神病的人越不是精神病精神病”,是指重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和反應性精神病。其特點是精神病人精神活動嚴重失調,不認為自己的精神有毛病,常把自己的病態的主觀體驗和幻覺妄想同外在客觀現實混淆,他們不承認、也根本覺察不到自己精神失常。神經癥患者,越是擔心、害怕得精神病或認為自己已經精神失常的病人,都不是精神病,也不會變成精神病。神經癥與精神病是兩類截住然不同的精神障礙,各有其內在的發生、發展與黑心歸機制,并不能互相轉變。神經癥無論多嚴重,畢竟還是神經癥;精神病無論多么輕,終歸是精神病。研究證實,神經癥病人的精神病患病率并不高于正常人。如果您急于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精神病,看完這段文字之后,必會如釋重負,長出一口氣,疑慮頓消。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這篇文章說到:神經癥患者,越是擔心、害怕得精神病或認為自己已經精神失常的病人,都不是精神病,也不會變成精神病。曾經治療情況及是否有過敏、遺傳病史:那為什么還說:神經癥病人的精神病患病率并不高于正常人。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神經癥患者精神病患病率不高的原因較為復雜,涉及疾病本質、心理因素、治療干預、社會支持及個體差異等。 1. 疾病本質:神經癥和精神病在病理生理機制上存在顯著差異,神經癥通常由心理社會因素引發,多不涉及嚴重的大腦器質性病變。 2. 心理因素:神經癥患者雖擔心患病,但這種擔憂可能促使其更注重心理調適,采取積極應對策略,降低發展為精神病的風險。 3. 治療干預:對神經癥的及時有效治療,能緩解癥狀,避免病情惡化,減少向精神病轉化的可能。 4. 社會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如家人朋友的理解與幫助,有助于患者穩定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5.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不同,部分神經癥患者自身具備較強的心理恢復能力。 總之,神經癥患者精神病患病率不高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于神經癥患者,應積極治療,保持良好心態,爭取更好的康復。
2025-02-21 04: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對這恐懼癥用中醫的傳統枕療+芳香療法進行治療、現代相關研究證明芳香療法對心理狀態的調整是很好的、因為藥物的服用有著很多的毒付作用、芳香類的植物氣息在睡眠中使用、溫馨、舒適、長久作用、患者依從性良好。
2015-12-27 06: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