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胎盤早剝,第二胎會受影響嗎?
第一胎,胎盤早剝,對第二胎有影響嗎?會出現和第一胎一樣的情況嗎?第一胎發生胎盤早剝,孩子沒保住,因為到啦分娩時間,做的是破腹產,能生第二胎嗎?胎盤早剝護理常規?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第一胎胎盤早剝,第二胎可能受影響,也可能不受影響。影響因素包括孕婦自身健康、孕期保健、子宮情況、胎盤位置、生活習慣等。 1. 孕婦自身健康:若孕婦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會增加胎盤早剝風險。 2. 孕期保健:孕期未按時產檢,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易導致類似情況。 3. 子宮情況:子宮畸形、有過子宮手術史等,可能影響胎盤附著。 4. 胎盤位置:如胎盤前置,發生胎盤早剝的幾率相對升高。 5. 生活習慣:孕期過度勞累、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也可能誘發。 總之,第一胎胎盤早剝后,再次懷孕需格外注意,做好孕期保健和檢查,盡量降低風險。
2025-02-18 19: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對于胎盤早剝護理常規的問題你一定要重視,你提到胎盤早剝護理常規為你解答如下。堅持母乳喂養,天熱多給小寶寶喂水,人工喂養的要特別注意要給奶瓶消毒后再喂寶寶,放置30分鐘后的奶水應丟棄,不要喂與寶寶,以免引起腹瀉,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的地方去,現在很多寶寶都發生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的感染,常給寶寶做按摩,嬰兒體操及腳心日光浴等等
2015-12-24 22: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對于胎盤早剝護理常規的問題你一定要重視,你提到胎盤早剝護理常規為你解答如下。1、居室環境:新生兒的房間應清潔,室溫以22~24℃為宜,并保持適當的濕度。每天應開窗通風20~30分鐘。家具和地面要每日濕察濕拖。室內還應陽光充足,以便觀察新生兒皮膚顏色,及時發現病理性黃疸。 2、應用物品:新生兒所用物品,包括衣物、被褥、食具、洗涮用具等均應單獨存放和清洗。奶瓶、杯碗等應每日蒸煮消毒。 3、衣著:衣服最好選用柔軟的棉絨制品,宜寬松,不應有扣子,邊緣平整,沒有線頭布絲等,以免纏繞嬰兒的手足指趾。系帶不可過緊,以防勒傷。如果是在箱柜中儲藏過的衣被,用前要先取出吹曬,因為樟腦類防早劑可引起某些嬰兒發生溶血病。目前不少新生兒都使用一次性尿布,有些孩子皮膚較敏感,可能會引起尿布疹,此時,應換用舊析布做尿布。4、喂養:如果喂母乳,首先母親要注意個人衛生。每天換洗內衣,每次喂奶前應洗手和用溫水擦洗乳房和乳頭。母親如患有乳腺炎、乙型肝炎等較嚴重的急、慢性感染時,應停止哺乳,改為配方奶粉喂養。 5、皮膚護理:新生兒皮膚非常薄嫩,要注意清潔衛生。臍帶脫落之前,不宜盆浴。可每天用溫毛巾擦凈面部、頸部和腋下。便后應清洗會陰和臀部,洗后涂少許植物油。臍帶脫落后可以洗澡,如條件允許,冬季每周洗一次,夏季應每日洗澡,應選用無刺激性的香皂和浴液,浴后用軟毛巾輕輕擦干。夏季在皮膚皺褶處可涂少許嬰兒爽身粉,注意不要直接向頸部撒粉,防止被嬰兒吸入氣道。 6、五官護理:注意外耳道及鼻孔的清潔,但不可隨意挖耳道及鼻孔。如有鼻滋閘堵塞鼻孔,可用消毒棉簽輕輕擦出。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禁忌擦洗口腔。有的新生兒牙齦上可見黃白色小顆粒,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俗稱“馬牙”,屬正常生理現象,切勿挑破以防感染。另外,在兩側頰部各有一個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亦不可挑破。 7、預防感染:應對探望新生兒加以限制,家中親屬如患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時,更不應接觸新生兒,以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015-12-24 10: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糾正休克患者入院時,情況危重、處于休克狀態者,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盡快改善患者狀況。輸血必須及時,盡量輸新鮮血,既能補充血容量,又可補充凝血因子。 2。及時終止妊娠胎盤早剝危及母兒的生命安全。母兒的預后與處理是否及時有密切關系。胎兒未娩出前,胎盤可能繼續剝離,難以控制出血,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并發凝血功能障礙等合并癥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一旦確診,必須及時終止妊娠。終止妊娠的方法根據胎次、早剝的嚴重程度,胎兒宮內狀況及宮口開大等情況而定。 3。防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患者容易發生產后出血,故在分娩后應及時應用子宮收縮劑如催產素、麥角新堿等,并按摩子宮。若經各種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宮收縮不佳時,須及時作子宮切除術。若大量出血且無凝血塊,應考慮為凝血功能障礙,并按凝血功能障礙處理。 4。凝血功能障礙的處理。 5。預防腎功能衰竭。
2015-12-24 06:3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