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腫、貧血、高血壓,是多發性骨髓瘤癥狀嗎?用啥藥?
腳腫,貧血,高血壓。問下用什么藥物和腳鐘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腳腫、貧血、高血壓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治療需綜合考慮,藥物選擇多樣。 1. 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現骨痛、貧血、腎功能損害、感染、高鈣血癥等。腳腫可能與腎臟受累或蛋白代謝異常有關,貧血是由于骨髓瘤細胞抑制正常造血,高血壓可能是腎損害的表現之一。 2. 診斷方法:包括血液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免疫固定電泳)、骨髓穿刺和活檢、影像學檢查(如 X 線、CT、MRI 等)。 3. 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硼替佐米、來那度胺、沙利度胺等免疫調節劑,以及環磷酰胺、阿霉素等傳統化療藥物。還可能用到蛋白酶體抑制劑。 4. 治療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指標,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5. 生活注意事項: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態。 出現腳腫、貧血、高血壓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以便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2025-02-18 11: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首先是需要問一下是不是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如果是確實有這個疾病,那么治療起來就是就是需要進行馬法蘭和地塞米松化療的。腳腫的問題是很多的,可能是心臟的問題,也可以是肝腎的問題。不見得是多發性骨髓瘤表現的。
2015-12-22 16: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從表現來看還是貧血引起的浮腫,目前來看不考慮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先做骨髓穿刺檢查確定,既可以知道貧血原因,又可以確定是不是多發性骨髓瘤?高血壓吃降壓藥物就可以了,首選的藥物就是硝苯地平緩釋片,
2015-12-22 14: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多發性骨髓瘤瘤細胞浸潤表現。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細胞,使骨質溶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早期出現的癥狀,約占70%,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細胞對骨質破壞,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處骨折同時存在。.貧血和出血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癥狀,早期貧血輕,后期貧血嚴重。血小板減少,出血癥狀多見、皮膚粘膜出血較多見,嚴重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肝、脾、淋巴結和腎臟浸潤肝、脾輕度、中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其他癥狀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復視、失明、視力減退
2015-12-22 00: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骨癌患者早期會在骨的表面出現一個硬的腫塊,有痛或不痛的癥狀。2、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3、骨癌患者早期會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4、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發熱、體重下降、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這種狀況有時發生于晚期骨癌,而良性骨癌通常無疼痛癥狀。5、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續且難以解釋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6、骨癌患者早期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無明顯原因。在骨折被治療后應檢查有無骨肉瘤或骨質疏松癥。7、骨癌患者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總的來說骨癌的早期癥狀就是這些,老是喊骨頭痛的話身體肯定是出現了問題,平時也可以用一些溫和一點的中藥調節免疫力,增加身體的耐受力,臨床患者反映含量為16%左右的人參精華提取物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可以使人的免疫屏障系統發揮最大功能,又在防止癌癥、止痛、止吐、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015-12-21 23: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漿細胞(或稱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血清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后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發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血液腫瘤的10%,在美國位于血液腫瘤的第2位。中位發病年齡65歲。目前本病仍然是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用標準化療緩解率為50%一65%,誘導的中位緩解期不超過18個月,臨床疾病期平均僅持續3年,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0—36個月。5%的患者能夠完全緩解,5%的患者能夠生存10一15年。不治療中位生存期為7個月。近年來,包括沙利度胺、雷利度胺、硼替唑米的新藥聯合方案及適血干細胞移植使初治患者的完全緩解率甚至于高達60%,5年生存率提高到50%。 查看全文»